戴先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曾遭受过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可见在中国家庭中,打击式教育多么常见,打击式教育甚至成了“中国式育儿”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字面上来看,“打击式教育”不是一个好词,就像“棍棒教育”一样,“打击”用于教育,施之于孩子,会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但换一个说法,可能又不同了,比如“反面激励”。所以,对于“打击式教育”,也不能一概否定,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实有一些父母掌握不好分寸,或认为孩子就应该多“打击”,不能惯着,不能夸,否则就会“翘尾巴”,这样的做法也是犯了“一概而论”的毛病。
对父母来说,要教育好子女,没有固定的方法,而要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容易自满,就要适时“敲打”一下,防其“跑偏”;而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则不仅不能进行“打击式教育”,还要多一些鼓励与激励,让孩子能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而就算是对一些容易自满的孩子,也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度实行“打击式教育”,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有不少国人教育孩子习惯于“打击式教育”,并不能掌握好分寸,这是欠缺科学育儿观念的一种表现。这与我国传统教育强调“严教”也有很大关系。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鲜少“鼓励式教育”,而多“打击式教育”,这让国人在潜移默化中受了影响,在教育子女方面,就难免过于严苛。如果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反倒会让人担心会出现“伤仲永”的后果。
有40.2%的受访青年表示“打击式教育”会引起反感和逆反心理,也反证了“打击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父母来说,教育孩子不能太死板,什么时候该进行“打击式教育”,什么时候该“鼓励式教育”上场,家长要拿捏好。父母更不能陷入“打击式教育”的固定式思维中不能自拔,而要跳出来,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学校、教育部门等相关方面,也要引导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0月31日【丝路话语】博士偷菜,高学历群体或也精神荒芜
- 2021年10月27日【丝路话语】唆使“儿童装惨骗流量”既失德又违法
- 2021年10月27日【丝路话语】滞留游客扔掉免费午餐,寒了人心违了法
- 2021年10月27日【丝路话语】“大手拉小手”不是“拼爹科研”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