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处方药竟成后厨“保鲜剂”,堵住抗生素入菜的“管涌”

 2025/11/07/ 09:46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吴睿鸫

  □ 吴睿鸫

  国家严格管控的抗生素注射液,竟成了餐饮后厨的“秘密武器”?部分药店长期未凭处方大量销售处方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以下简称庆大霉素),其中部分违规销售的庆大霉素流向餐饮业,竟被添加至特定菜品中,用以降低菜品不新鲜或者未熟透等质量问题产生的腹痛腹泻风险……11月6日,最高检发布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辅助公益诉讼办案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该起案例。(11月6日《检察日报》)

  “治病的处方药竟成后厨‘保鲜剂’”,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令人脊背发凉。庆大霉素,作为国家严格管控的抗生素处方药,本应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救命药”,却通过药店违规销售的暗道流入餐饮后厨,被不法商家添加至菜品中,用以掩盖食材不新鲜、烹饪未熟透的质量问题。这种漠视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与道德底线,更暴露了药品流通与餐饮监管中的多重漏洞。

  从健康层面看,庆大霉素具有耳毒性、肾毒性,长期或不当摄入会对人体听力、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尤其对老人、儿童等群体风险更高。从市场秩序来看,这种“作弊”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合规经营的餐饮商家被恶意挤压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了餐饮行业的健康生态。

  这起乱象的滋生并非偶然,而是药品流通监管缺位、餐饮行业治理薄弱、违法成本偏低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部分药店利欲熏心,无视“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铁律,将庆大霉素当作普通商品批量售卖,成为违规链条的“源头活水”。药品监管部门的日常巡查流于形式,对药店的销售台账、处方核验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监督。而餐饮行业的监管也存在着“盲区”,现有抽检项目多聚焦于农药残留、微生物超标等常规指标,对“抗生素添加”这类隐蔽违规行为的检测覆盖面不足、技术手段滞后。此外,违法成本过低是重要诱因,对类似行为的处罚多以罚款、停业整顿为主,惩戒力度不足以形成震慑。

  堵住抗生素入菜的“管涌”,需要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药品监管部门应强化对药店的常态化监管,推行处方电子化核验、销售台账联网备案等制度,对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行为,采取吊销经营许可证、高额罚款等严厉处罚,让违规药店付出惨痛代价。

  市场监管部门需扩大餐饮抽检的覆盖面与检测项目,将抗生素等药品残留纳入常态化抽检范围,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提升筛查效率。针对餐饮后厨的隐蔽操作,推广“明厨亮灶”全覆盖,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对举报属实者给予重奖,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此外,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对违规销售、添加抗生素的行为开展全链条打击,既查处销售处方药的药店,也严惩使用抗生素的餐饮商家,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容不得半点侥幸与懈怠。唯有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密的监管,堵住药品流通与餐饮监管的漏洞,才能让公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