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近日,吉林长春一位班主任在教室门口检查学生是否穿秋裤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学生们依次抬腿展示,未穿秋裤者被要求通知家长送来。气象资料显示,当时长春正经历强冷空气侵袭,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6摄氏度,北部县市更是低至零下10摄氏度左右。在这个特定的气候背景下,这份看似“越界”的关怀,实则蕴含着教育者难能可贵的责任心。(10月20日极目新闻)
在零下10℃的严寒中,班主任李老师的“秋裤检查”并非无事生非。据其解释,这是每年气温骤降时的例行关怀,“因为怕孩子不及时添衣,冻坏了”。教育者的责任,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体现在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关照。当八年级的青少年为了“风度”而忽视“温度”时,老师的适度干预体现了教育应有的温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行为发生在10月17日长春市遭遇雨雪天气、气温明显偏低的特殊时期,其合理性更应放在这一特定环境下考量。
将这一行为简单归结为“过度干预”,实则忽视了教育因人而异的本质。在理想状态下,每个学生都应具备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但现实是,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外界的提醒与关怀。李老师特别强调,检查时间特意选在“早上上班前”,若有学生未穿秋裤,会及时联系家长,“既不影响家长上班,也不会让学生受冻”。这种细致的时间安排,恰恰体现了教育者的用心良苦。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这一看似普通的关怀之举能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共鸣?正是因为太多人从这位班主任身上,看到了教育中最本真的关怀。在应试压力依然沉重的今天,还有教师愿意超越分数与排名,关注学生的基本健康,这份“多事”恰恰折射出教育的人文光辉。正如部分网友所言:“希望其他老师学习,因为确实有很多孩子不愿意穿秋裤。”
进一步看,这一事件也展现了家校共育的理想形态。教师的及时提醒,家长的配合支持,构成了教育共同体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简单的“随叫随到”,而是基于共同育人目标的默契协作。
当然,倡导关怀并非否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教育的艺术在于在呵护与放手之间寻求平衡。李老师的做法或许可以更加完善,比如通过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根据气候着装,或者让学生自主记录温度与着装的关系。但比起那些只关心学业、对学生冷暖不闻不问的教育者,他的这份“多事”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在这个习惯于批判与解构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对教育者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当一位老师愿意在寒潮来袭时,为学生的健康“多事”,这份略显朴素的关怀,值得被温柔以待。因为在教育的世界里,最严格的要求往往源自最温暖的心,而这份在严寒中绽放的教育温度,尤其值得珍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21日【丝路话语】1068号段为何成了诈骗“马甲”?
- 2025年10月16日【丝路话语】户外运动野蛮生长后的阵痛已开始
- 2025年10月16日【丝路话语】数字遗产之困:李玟账号“复活”背后的思考
- 2025年10月15日【丝路话语】让领读者点亮AI时代的阅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