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每到假期,“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是许多家庭面临的情况。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提出做好暑期托管,丰富假期生活,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会同街道(社区)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组织各类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暑期托管效果如何?家长、老师有何期待?记者赴多地探访。(8月10日《人民日报》)
暑期托管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让暑期托管服务,真正做到“托得住”还要“管得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乎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品质,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托得住”是暑期托管服务的基础。这意味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基本保障。在场地设施方面,托管场所应确保环境安全,消除各类潜在隐患,如检查电路、加固门窗、保持场地整洁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人员配备上,要有足够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他们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够悉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保障孩子的安全。同时时间管理需合理,制定科学的时间表,涵盖学习、休息、娱乐等活动,也要让家长能够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只有在这些基本方面做到位,才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送到托管班。
“管得好”则是暑期托管服务的更高目标追求。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基本托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看护和完成作业,而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比如开设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组织体育活动和户外拓展,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科普讲座和实验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心理关怀方面,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可以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定期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托管期间有所收获。
暑期托管服务,要实现“托得住”且“管得好”,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暑期托管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对托管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为托管服务提供师资和场地支持。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鼓励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为托管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支持。
暑期托管服务,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托得住”且“管得好”,让孩子们在托管期间,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暑期托管服务,一定能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22日【丝路话语】暑期档票房“封神”,优质影片值得市场奖励
- 2023年08月07日【丝路话语】为暑期工撑起权益保障之伞
- 2022年08月31日【丝路话语】暑期不能成了体育教育“空白期”
- 2022年07月08日【丝路话语】暑期工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