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教师因学生未报清北解散群聊”一事引发热议。三名高分考生未采纳班主任填报清华、北大的建议后,该教师在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并解散群聊。尽管涉事教师和校方已致歉,但此事折射出的教育功利化倾向和教师角色错位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清华、北大固然是国内顶尖学府,但并非所有高分考生的唯一归宿。学生的兴趣、专业适配度、职业规划等因素同样重要。涉事教师将“清北录取率”视为个人教学成果的体现,甚至因学生“不服从安排”而情绪失控,显然背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初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而非用名校标签衡量成败。
涉事教师的过激反应,暴露了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权威”的过度执着。真正的良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其分析利弊,而非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校方的及时致歉是纠错的第一步,但更需通过师德培训和管理改革,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个体选择的尊重。当教师学会放下“控制欲”,学生才能成长为有主见、敢担当的人。此事应成为一堂公开课: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制造多少“听话的优等生”,而在于培养多少“清醒的追梦者”。(文字:杨阳/漫画:翁伟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4日【丝路漫评】正视AI填志愿“硬伤”
- 2025年06月12日【丝路漫评】别让“宫廷秘方”成了“陷阱配方”
- 2025年06月27日【丝路漫评】大学再大,也须注重细节
- 2025年05月22日【丝路漫评】对年龄歧视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