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高考志愿填报季的喧嚣中,“高考志愿规划师”速成培训正以荒诞逻辑席卷市场。当机构用“半月拿证”“日入过万”编织财富神话时,这场看似光鲜的职业机会,实则是通过系统性资格造假收割社会焦虑的资本游戏。从证书骗局到就业承诺,每个环节都透着“不劳而获”的陷阱,而戳破这场骗局需要看清三重真相。(7月3日《工人日报》)
所谓“权威证书”不过是印刷精美的废纸。稍有常识的人都该明白:真正稀缺的职业从不会宣称“零门槛入行”。优质的高考志愿规划需规划师掌握高校专业动态数据库、五年以上就业市场趋势,甚至区域经济政策前瞻判断。但速成培训将这些能力异化为“三天背口诀”“一周记代码”的机械操作,某机构培训资料显示,核心课程竟是“如何用‘性价比洼地’包装普通院校”。这种将教育服务降维成话术游戏的操作,本质是对专业精神的背叛。更荒唐的是证书合法性——教育部2025年6月声明从未颁发“高报师证书”,市面上“国字头”证书要么冒用“中央电教馆”名义伪造,要么是行业协会违规发放的“培训证明”。有机构宣称“交5980元可先做水晶牌证书”,实则利用家长“花钱买心安”心理,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的“废纸”包装成“通行证”。
“轻松赚快钱”的承诺藏着连环套。“宝妈3天赚3万”“大学生暑假回本”等话术,精准击中“轻资产创富”的投机心理。但黑猫投诉平台上,无数学员血泪经历揭开真相:交2200元培训费后,“首单保底万元”变成“发展3名下线”的考核,“推荐接单”演变为“拉人头抽成”的传销套路。北京某公司因发布速成培训违法广告被立案调查,正是典型缩影。即便拿到证书,缺乏专业积淀的“规划师”能提供什么服务?有家长花8000元买的“方案”,不过是高校官网信息复制粘贴;有学员用“模板话术”服务,因不懂新兴专业被当场拆穿。真正的规划师需积累5年以上案例,持续跟踪政策市场变化,这绝非半月速成班能赋予。
投机取巧终将付出代价。这些机构套路已触碰法律红线:“包拿证”属《广告法》禁止的虚假宣传;冒充“职业资格证书”涉嫌诈骗;不兑现承诺可能触犯合同诈骗。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是对违法行为的明确警示——想靠“证书套利”轻松赚钱,最终不是竹篮打水,就是面临法律制裁。对求职者而言,需摒弃“天上掉馅饼”幻想:所有无需努力的“证书”都是废纸,所有“轻松赚快钱”的职业背后都藏着陷阱。若真对这行感兴趣,不妨从研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开始,关注高校招生办官方咨询,或申请跟随资深规划师实习——真本事从来不是证书赋予的,而是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打磨出来的。
当“包拿证”吆喝仍在社交媒体回荡,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教育服务领域,没有证书能替代对学生的深度洞察,没有捷径能跳过专业知识的积累。那些许诺“轻松上岗”的机构,收割的不仅是钱包,更是行业公信力。职业尊严的基石,从来建立在专业能力与职业伦理之上,而非一本伪造的证书——这是这场资格骗局留给社会最深刻的警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5日【丝路话语】“夜门诊”让上班族工作看病两不误
- 2025年07月05日【丝路话语】养生直播的“亲情陷阱”要当心
- 2025年07月05日【丝路话语】“本升专”是破除学历鄙视链的一次温和革命
- 2025年07月03日【丝路话语】“朱雀玄武敕令”改名被拒,如此“闹剧”该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