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高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张东路张家浜桥的栏杆成了伤人“刺客”。有市民带孩子遛弯时,孩子触摸栏杆后手上扎进玻璃纤维,去医院也无法完全清理,只能等其自然脱落。而在相关帖子评论区,不少市民都称遭遇过类似情况,被街头栏杆“扎伤”。
本该守护安全的栏杆,却成了暗藏“暗器”的隐患,这听起来就离谱。更让人不解的是,相关部门在事件曝光后反应迅速,可为何偏要等市民遭了罪才行动?十年前,玻璃钢栏杆因轻便、耐锈又便宜,成为市政建设的“宠儿”,如今却集体老化成“刺毛球”,这暴露的正是公共设施“只管生不管养”的顽疾。“重建设轻维护”的思维,正让城市变成危机四伏的“雷区”。
市政部门称日常巡检重点是桥面安全,没空细看栏杆。但栏杆都“亮晶晶”反光了,巡查车开过去真会看不见?这就像物业说“每天检查电梯运行,却没注意按钮带电”,是典型的糊弄式管理。养护单位自己也承认玻璃钢“七八年就会老化”,可现实却是,市民不投诉,这些“刺客”就能继续“站岗”,直到有人被扎才紧急处理。这种“售后客服”式的被动管理,让市民成了免费的“质量监督员”,效率低下不说,更让人心寒。
深究起来,这种管理惰性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问责机制缺失,没人因栏杆老化被追责,自然没人主动作为;预算分配不合理,新建项目资金充足,维护费用却捉襟见肘;考核标准畸形,看得见的政绩工程比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更受重视。这些制度性缺陷不解决,类似问题只会不断出现。
城市治理最怕“挤牙膏式”整改。眼下浦东的栏杆说要打磨,沪宜公路的得等招标,可全市还有多少“隐形刺客”没被发现?公共安全不能搞“按闹分配”,今天扎的是手,若哪天孩子眼睛蹭上去呢?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实际却总在“亡羊补牢”。这种管理思维必须改变,否则城市再光鲜,也掩盖不了安全隐患带来的民生痛点。
管理者们应把“事后灭火”的劲头分一半给“事前防火”。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设施管理制度,从规划设计到日常维护都有明确标准;完善巡查机制,不能只盯“大安全”忽视“小隐患”;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畅通市民反馈渠道,让问题及时被发现;改革考核体系,把公共设施维护纳入重要考核指标。
城市管理不是绣花枕头,不能只做表面功夫。隐藏在细节里的安全隐患,最能检验城市的管理水平。别让市民天天玩“扫雷游戏”,城市的温度不该用市民的手来测量。当谈论“人民城市”时,首先要确保城市不会伤害人民。希望“栏杆刺客”事件能成为转折点,让城市管理真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21日【丝路话语】在文博会中共享文化嘉年华
- 2025年05月21日【丝路话语】凤阳鼓楼维修竣工才一年,为何就“瀑布式脱落”了?
- 2025年05月22日【丝路话语】“笔枪”会伤人,中小学生应学习规避游戏风险
- 2025年05月22日【丝路话语】上门做菜新服务,且行且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