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播间里“步行三分钟直达海边”的酒店套餐,变成现实中需打车4公里才能抵达的“工地房”,消费者朱某的遭遇撕开了直播带货“滤镜经济”的华丽外衣。近日,法院判决旅行社全额退款,不仅为消费者讨回公道,更传递出鲜明信号:在流量狂欢中肆意“造梦”的直播带货,必须被法治的缰绳勒住狂奔的脚步。(4月7日《北京青年报》)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通过对商品详情页的模糊表述、隐蔽的格式条款等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陷入“货不对板”的窘境。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给直播带货的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于消费者遭遇的网络“照骗”“货不对板”乱象,需要多方面采取合力,共同整治。作为消费者一定要理性消费,提高辨别能力,保留重要的消费凭据;作为平台应对入驻的商家资质、宣传商品的内容加强审核,明显违规的商品坚决下架;作为商家应坚持“诚信为本”,如实宣传商品,莫要夸大或做虚假宣传;作为监管部门要引导商户合法合规经营,对于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彻查到底,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文字:杨晨雨/漫画:张睿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3日【丝路漫评】“光脚”不能架在文明之上
- 2025年03月27日【丝路漫评】“套娃”式包装是浪费
- 2025年03月19日【丝路漫评】几点点外卖不该成为一个问题
- 2024年04月30日【丝路漫评】“体考”岂能靠“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