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行走的思政课”,以信仰之步铸青春之魂

 2025/04/02/ 16:18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张忠德

  张忠德

  3月30日上午,“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2025年甘肃省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同举办。(据《甘肃日报》)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清明节这个慎终追远的特殊时节,甘肃省组织2500余名陇原学子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恰似在青少年心田播撒红色火种,让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征程。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深度建构。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少年价值观形成面临多元挑战。甘肃此次活动选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会宁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设计5条示范线路,将书本上的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真实场景。这种将历史场景与青春体验相结合的教育创新,使“家国情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情感认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课创新,让革命精神的传承插上科技的翅膀。1324.6万人次同步观看的《永远不会忘记》公开课,通过王学礼团长血洒沈家岭、李应邦连长堵枪眼等鲜活案例,将“奋斗精神”解构为可感知的英雄壮举。当学生们在徒步中聆听讲解员讲述800发子弹打退敌人反扑的事迹,书本上的“顽强拼搏”便化作具体的精神符号。这种具象化传播使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坐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活动中28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动、86条红色实训线路的设置,构建起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矩阵。甘肃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擦拭墓碑后增强的深情感悟,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家长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肯定,折射出实践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说教式”思政课的桎梏,通过集体主义实践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深刻理解“接力棒”的历史分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场实践活动的启示在于:红色教育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未来可探索“VR重走长征路”等科技赋能模式,让革命场景触手可及;建立“青少年红色宣讲团”,培养“00后”讲述“00前”的故事;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将实践教育纳入学分考核体系。“重走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路。”只有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不断丈量信仰的深度,红色基因才能真正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甘肃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正在书写新时代信仰教育的新篇章。当青少年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心灵对话革命先烈,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时,我们坚信:他们终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最坚定的跋涉者,用青春之我铸就信仰之魂,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光芒。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