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2024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已结束,奖助学金正陆续发放。近段时间,湖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保定理工学院、衢州学院等多所高校相继发布了有关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倡议书。有的高校将外出旅游、相互请客、购买高档电子产品等列为不必要开支;有的高校则明确,一经发现违规者,奖助学金可能会被追回。(12月16日《成都商报》)
不久前,浙江大学受资助贫困生方某因晒国内外旅游照,引发轩然大波。校方调查后认为该生存在不合理消费行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方某本人也认识到了错误。这种情况下,多所高校发布倡议书,呼吁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并提醒大学生远离诈骗陷阱,可谓用心良苦。
尽管学校善意满满,但部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一些网友认为,如何使用奖助学金不能一概而论,至少要把“奖”和“助”区分开来,奖学金是学生凭实力和表现赢来的,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而助学金的使用则应受到一定限制。还有网友认为,贫困生也有追求体面生活的权利,把奖助学金用于外出旅游、人际交往,何错之有?难道贫困生就没有尊严吗?
事实上,上述质疑是对倡议书的误读。奖助学金种类繁多,设立初衷不尽相同。比如,国家奖学金注重学生综合表现,非贫困生也有机会获得;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则兼顾学生表现和家庭情况。从一些高校的倡议书看,倡议对象主要是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或者说此类奖助学金的获得者。
即使是国家奖学金这类主要看综合表现的奖助学金,也包含着对学生“德”的要求,拿着国家奖学金大吃大喝、挥霍消费,显然不应被鼓励。无论任何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都不会过时。对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学子来说,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更大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倡议书不具有强制性,主要传递一种价值取向。所谓“可能被追回”,主要是针对违规情形的一种提醒。违反有关规定使用奖助学金,被取消资助资格甚至被追回资金,并不奇怪。浙大方某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贫困生当然有追求体面生活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止于吃饱穿暖,但这种对体面和自由的追求,不能违背奖助学金制度的设立初衷,不能超过一个合理限度,否则难以服众。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对部分奖助学金的获得者而言,既然享受了有关制度的倾斜,就应在高水平消费等其他方面让渡部分权利。
反观现实,有些学生将奖助学金视为“意外之财”,肆意挥霍,甚至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追求一时的快感与虚荣,引发广大学子诟病。现实中,还有部分贫困生特别敏感、自卑,不愿让师生知晓家庭困境,宁可自己扛也不申请奖助学金。在此情况下,奖助学金的获得者更应克制自己的高消费冲动。
高校倡议学子合理使用奖助学金,也是履行育人责任的体现,这份善意不应被辜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2月16日【丝路话语】推动残疾人就业不能变成残疾证就业
- 2024年12月16日【丝路话语】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 2024年12月13日【丝路话语】试行“共享病床”,破解“一床难求”
- 2024年12月13日【丝路话语】破殡葬旧俗 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