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广江
近日,一段关于云南昭通正道高级中学工作人员对返校学生“搜身”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据九派新闻报道,10月21日,该校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网友说的“进校搜身”确有其事,学校规定每周返校时,学生需要接受关于烟、酒、垃圾食品还有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的检查,这是出于对学生安全、健康的考虑。该校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都是由女老师检查女同学、男老师检查男同学,该校规已施行多年,学生与家长无异议。
校园安全,事关重大。无论人身安全还是食品安全,校方都应高度重视,不容有失。不过,校方初衷虽好,也要选对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蛮干、顾此失彼。就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并不意味着取消“课间十分钟”一样,出于对学生安全、健康的考虑,也不能对返校学生“搜身”。
校规显然不能与国法相抵触。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校方强行对学生进行“搜身”,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搜查行为通常由公安部门等执法机关依法执行,且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可见,校方无权对学生“搜身”,也无权检查学生的背包。
尽管如此,“搜身查包”现象在一些学校时有发生,而且校方众口一词地给出了“安全”的理由。更有甚者,随意扩大违禁物品的范围,牛奶、水果以及外卖等也被列入其内,引发网友对校方初衷纯粹与否的质疑。在话语权失衡的情况下,“施行多年无异议”的说辞并不能服众。
管理高中生,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应坚持“攻心为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校纪校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搜身”这种简单粗暴、侵犯隐私的方式,来降低校方在学生安全管理上的成本和难度,其实是“懒政思维”作祟。校园安全工作重在过程管理,指望通过“搜身查包”毕其功于一役,杜绝安全隐患,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这种看似严格、实则苛刻的管理手段,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少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校方一味“来硬的”,对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可能会引发学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学生口服心不服。
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更为重要的内容。校方逐个对返校学生进行“搜身”,实际上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了“嫌疑人”,这样的管理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也体现不出管理者的真正威信。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一些学校过于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在管理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恰恰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偏差。现实中,种种打着“安全”旗号的奇葩校规屡屡引发舆论诟病。在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的前提下,用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方式,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不该这么难。
安全,多少奇葩校规假汝之名而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18日【丝路话语】警惕“坑老”养生直播,守护银发族数字安全
- 2024年10月18日【丝路话语】严打电诈不能伤及无辜
- 2024年10月13日【丝路话语】擦亮“民企陇上行”品牌,助推高质量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