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丝路漫评

【丝路漫评】紧急救护,莫让“抬人”变“抬杠”

 2024/03/02/ 20:51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近日,黑龙江一名女子拨打120急救电话为病重父亲求助,却遭遇了急救人员以“没有抬病人的义务”为由拒绝抬病人下楼的情况。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情于理,急救人员都不应当以“没有义务”推诿,否则又怎能担得起“救”这一职能之本?但深刻反思,这也暴露出医疗部门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

  要有“兜底”作保障。搬运病人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能,还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急救人员无条件地承担这项任务,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日常的人员、担架保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确保遇到此类情形,都能有实力兜底,不再出现不愿抬、抬不动。

  要有“医德”作支撑。首先,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灵魂,是其专业行为的基石,面对急救中的突发情况,不仅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各级医院需要持续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完善医护人员作风考核,让“主动伸出援手”成为一种常态,让医护人员不再推诿,确保“急救”真正“救急”。

  要有“共情”作基础。人命关天的紧急情况下,首要的理应是救人为先。遇到此类情形,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及其家属,我们都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处境和难处,不要让不理智的“抬杠”占了主导,而是要用“共情”的协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文字:任彩玲/漫画:滕嘉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