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纯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2月12日《人民日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尽管今年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但我国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这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今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为什么我国粮食生产还能夺得丰收?可以说,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积是产量的“铁盘”。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国家继续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实施夏粮“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0亿元……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既稳定了粮农种植预期,也增强了种粮信心。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主产区、主销区到产销平衡区,各地秉承“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宗旨,切实用好“粮”策、守住“粮”心,确保全年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夏粮种植面积3.99亿亩,与上年持平略增。全国秋粮面积连续第四年增加,达到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单产是产量的“定盘星”。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加强农机研发应用,聚焦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和集成运用,努力把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即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大国粮仓”根基更坚实。据了解,自今年农业农村部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以来,通过主推密植技术模式,集成配套各类资源措施,以及精准管控各生产环节,实现了增密度、提单产,深挖产出潜力的目标。调查显示,重点县大豆密度每亩增加800-1000株,每亩增产30-50斤;玉米密度每亩增加500-800株,每亩增产150-300斤。有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
仓廪实,天下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今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不仅是铺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好“丰”景,是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面向未来,唯有我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才会更深厚、社会之基才会更稳定。尤其在资源约束趋紧背景下,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更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这也是14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15日【地评线】丝路话语:靶向施策持续发力 从严整治短视频乱象
- 2023年12月13日【地评线】丝路话语:治理“假央企”问题需祭出“组合拳”
- 2023年09月15日【地评线】丝路话语:织密“三张网”,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 2023年07月25日【地评线】丝路话语:加强科普宣传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