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对网售“人脉关系”不妨“双向调查”

 2023/11/14/ 16:25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冯海宁

  □ 冯海宁

  人脉关系可以在社交平台标价买卖?11月11日,记者接到网友爆料,在部分网络社交平台上,有账号打着“协助项目、协调关系、办事升职、引荐领导”为名贩售所谓“人脉关系”,单笔售价少则数百,多则5000元。对此,网友质疑:是否助长贪腐?(11月12日澎湃新闻)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似乎一切皆可网售,其中奇葩网售越来越多,比如不久前部分大学生网上“卖”母校,引发围观。此次社交平台上又现贩售“人脉关系”,也堪称奇葩。虽然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种关系一般较私密,竟然有人将其视为商品公开兜售,刷新了认知。

  从网友提供的资料来看,网售“人脉关系”确有其事,这类账号多数把社交平台作为发布信息的渠道,一旦网友私信垂询后,立马会要求转移到其他聊天软件进行下一步操作。而且对“人脉关系”明码标价。某账号近期招揽生意的博文,涉及北京、河北、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

  对此,网友提出多种质疑:这种网络交易是否存在诈骗的可能性?平台是否尽到了监管的责任?花几千块钱就能“办事升职、引荐领导”,是否存在助长不正之风?应该说网友的质疑合情合理,因为网售“人脉关系”的确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也存在诸多疑点,亟待调查核实。

  笔者以为,不妨对这一奇葩网售现象开展“双向调查”。调查方向之一是顺藤摸瓜查清“人脉关系”是否属实,如果相关信息不属实,就涉嫌诈骗;如果信息完全属实,应进一步查清其“人脉关系”信息从何而来,是否涉嫌泄露相关个人信息,所谓“引荐领导”究竟涉及哪些领导?

  当然,也要查清这些账号的主人是谁,即是谁发布的这些颠覆常识的信息?在早已“后台实名”的情况下,要查清信息发布者是谁并不难。其究竟是“信息掮客”还是“腐败掮客”,要界定清楚。情节轻微的,相关平台应依据社区规范去处理;对涉嫌违法的,应由执法部门来查处。

  调查方向之二是平台是否依法履职尽责。虽然说互联网为交易双方均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网售。当不宜网售的东西被当成商品公开兜售,相关平台未起到把关责任。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平台要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实时巡查等制度。

  也就是说,网售“人脉关系”的信息发布者与相关社交平台,各是各的责任。前者的行为,无论是触犯社区规范,还是背离公序良俗、助纣为虐触犯法律,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后者纵容这类信息公开发布和传播,没有守土尽责,轻则应该受到约谈,重则应该“吃”罚单。

  不排除网售所谓的“人脉关系”,是某些人整理了相关地方的官员名单,然后作为商品公开兜售。即便地方官员的任职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但以“办事升职、引荐领导”的名义公开兜售,给人直观感觉是助长贪腐。所以,不管这种“人脉关系”信息是否属实,都应该受到严肃查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