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依法严惩“活牛灌水”,更要填堵监管漏洞

 2023/09/07/ 10:26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 陈广江

  9月6日,针对“东莞存在灌水活牛进入屠宰场”一事,东莞市委市政府发布通报称,涉事活牛供应商李某等5名人员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并暂停东莞市食品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活牛屠宰业务。东莞市将加快调查进度,举一反三,迅速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守护好广大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9月6日南方+客户端)

  媒体揭开的“活牛灌水”黑幕,可谓触目惊心。与黑心商贩谈道德良知、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无异于对牛弹琴,白费口舌。因此,依法严惩“活牛灌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如何填堵监管漏洞,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才是问题关键所在。

  “活牛灌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老问题,甚至一度成为肉制品行业的潜规则。早在2013年1月,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就曾以《问“水”牛横行到何时》为题,曝光了河北一些地方私屠滥宰问题严重,大量注水牛肉流入市场一事,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多地注水牛肉案被查获,一些黑心商贩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锒铛入狱。

  事实上,“活牛灌水”在东莞也不是首次出现。2018年5月,针对媒体报道的东莞市有多家屠宰场制作贩卖注水牛肉事件,农业农村部发布通报称,警方已抓获涉案人员32人,刑事拘留15人。通报还指出,此次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屠宰管理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场外屠宰、注水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各地要认真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屠宰监管能力。

  如今,相似一幕重演。严刑峻法为何难以震慑“活牛灌水”?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非法屠宰作坊较为隐蔽、执法取证存在一定困难等,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监管执法存在漏洞和“水分”,让利欲熏心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机。说白了,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在日常监管中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本案中,涉事屠宰场是正规屠宰场,牛被拉进屠宰场前,有检疫人员在门口对牛进行取样。令人费解的是,这家屠宰场一边宣称“绝不收注水牛”,一边却对注水牛来者不拒、统统放行,是没有发现问题,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注水牛浑身变得浮肿,肚子被撑得滚圆,如果连这种肉眼可见的问题都发现不了,屠宰场检疫人员未免太业余了。

  此外,这些注水牛被屠宰后,肉品顺利销往东莞、广州等地,同样耐人寻味。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牛肉的水分限量不得超过77%,注水牛一般会超过这一指标。那么,这种不符合安全标准、口感差且容易变质的牛肉,为何在流通环节一路绿灯?现实中,一些地方在注水肉的监管上存在“盲点”,生鲜肉在进入市场前一般只检测兽药残留,是否注水并不在检测范围。

  总之,面对“活牛灌水”问题,仅有雷霆行动还不够,唯有全面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才能更好地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