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保障粮食安全就应在“藏粮于地于技于民”上多下功夫

 2022/12/14/ 21:38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刘纯银

  刘纯银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12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坚定地扛起责任,打出一套“组合拳”,不仅把中国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而且在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上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实现“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些年来,各地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将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地,确保了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同时,建立健全耕地数量、种粮情况监测预警及评价通报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现“藏粮于技”。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相对充足,但并非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尤其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均耕地少、农业整体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整体单产偏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保障安全上更要深入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努力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同时,持续攻坚农业“芯片”,不断提升育种能力。让人高兴地看到,“十三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另外,职能部门狠抓病虫草害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立足减灾就是增产理念,在关键时节靠前指挥,并给予技术指导,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年丰产丰收夯实了基础。

  健全完善政策激励,实现“藏粮于民”。为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首要问题,各地统筹谋划,进一步健全完善稳粮增收激励机制,对完成粮食播种任务的给予奖励,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生产救灾等支持资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等,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两个积极性。同时,国家还加大投入,推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真正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有钱可赚,能致富,这也有利于实现“藏粮于民”。

  粮稳天下安。今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充分彰显了我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上多下功夫,就一定能把中国人民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