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浙江杭州市小伙小陈办了场婚礼。婚礼现场来的不少朋友,给的红包扁扁的,里面只放了一张卡,叫礼金互免卡。这样的红包还不止一个,一共20多个。小陈和老婆每收一个都乐呵呵的。(10月12日《钱江晚报》)
心意到了,友情无价,“礼金互免卡”说到底,就是在朋友之间建构一种契约,约定今天你参加我的婚礼不用赠送礼金,将来我来参加你的婚礼也不用赠送礼金。“礼金互免卡”不仅具有不拘一格的新意,还切实减轻了人情往来的负担。“礼金互免卡”在让人羡慕的同时,也引发讨论与思考。
朋友结婚送不送礼金,送多少礼金,是摆在不少年轻人面前的现实考题。你结婚的时候,朋友送了八百元礼金,朋友结婚的时候你是送八百元还是一千元?礼金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礼金不仅会给年轻人带来经济压力,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乃至精神痛苦。
“礼金互免卡”通过契约的方式,有效地破解了这个难题。“礼金互免卡”淡化了人情往来的利益关系,增添了人情往来的情感厚度,让朋友之间的交往少了功利与算计,多了真诚与质朴。“礼金互免卡”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互不亏欠,也具有心理上的补偿功能——对于举办婚礼的人来说,收到“礼金互免卡”意味着下次自己也可以使用;对于使用“礼金互免卡”的人们来说,自己今天的“免费吃席”是以将来朋友“免费吃席”为补偿的。
与“人不到礼到”相比,“礼金互免卡”显然更有意义。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礼金曾经起到过互济互助的功能;伴随着社会变迁,礼金的经济功能下降,情感表达的符号功能在增强,“礼金互免卡”顺应了这种潮流,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做到了不少人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人们更在意的是朋友能否亲自到现场参加婚礼送上祝福,而不是礼金送了多少。
不论是古时候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还是如今的“礼金互免卡”,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需要的是人情味,而不是“人情债”。满足情感传递和情感表达的需求,构建稳固的社会关系,并不依赖礼金,而是依靠有品质的社会互动。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礼金互免卡”在移风易俗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毕竟,最该讲的人情不是宴席和礼金,而是朋友之间的以心相交、以礼相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0月11日【丝路话语】影院禁带“蜜雪冰城”,你们打架观众何辜?
- 2022年10月11日【丝路话语】高校开设婚恋教育课成“刚需”
- 2022年10月11日【丝路话语】直播带货可以,信口开河不行
- 2022年10月10日【丝路话语】悄然走火的“反向旅游”也需“添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