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随着线上学习需求的增加,各类学习APP也不断涌现,背单词、学古诗、打卡学习记录、线上自习室,等等。但学习类APP也存在不少乱象,自习室变聊天室,诱导充值消费……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2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营销广告多和有诱导充值、消费的外链是受访家长表示现在学习类APP普遍存在的问题。88.6%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明确学习类APP的准入机制和产品标准。(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线上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各种学习类APP随之活跃起来。学习类APP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载体,因其有互动、便捷、社交等特性,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但门槛太低,监管又跟不上,导致乱象频出。
2018年底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学习类APP内容要求、审查标准和监管办法等,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之后,教育部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经过三年多的治理,从媒体报道看,学习类APP涉黄涉暴、收集隐私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部分学习类APP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现象更加突出。
调查显示,除营销广告多和有诱导充值消费的外链等普遍问题外,还有游戏内容、娱乐性大于学习性、缺少青少年模式、内容不够专业等问题。学习类APP有一定利润才能持续经营下去,商家要赚钱无可厚非,但不能靠“外挂”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商家必须要有正确的伦理意识。对于那些年龄较低的学生来说,商业广告、充值消费的外链不但容易让他们分散精力,也容易让他们盲目消费。
所以,监管部门要明确学习类APP必须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彻底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内容。要便利举报渠道,健全行业黑名单,实行信用治理。教育主管部门可统一向开发商采购,通过竞价、竞质,筛选出性价比最好的学习类APP,如果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可直接找开发商问责。对学习类APP经营者来说,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从而提高影响力。有了独家竞争力,自然也就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22日【丝路话语】“有困难来免费吃面”:让善意在传递中循环
- 2022年08月22日【丝路话语】“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不称职的家长
- 2022年08月22日【丝路话语】对“坐轿上山”的关注不能“跑偏”了
- 2022年08月22日【丝路话语】莫让“筹款黄牛”伤害慈善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