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5年前,9岁的小芳被查出近视100度,家长刘小丽带着她尝试了各种近视治疗方法:中医按摩、护眼贴、3D训练……如今5年过去了,小芳的近视度数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日渐高涨,达到了375度。和刘小丽有相似经历与担忧的家长不在少数。一些商家抓住家长的焦虑心理,推出各种各样的治疗近视产品和疗法,而一些使用过的家长直言被“坑”了。(5月30日《法治日报》)
“真性近视不可逆”,这样的医学常识,从专家到媒体之前经常进行普及。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按说,这样的权威结论,很多家长已经有所耳闻,也揭穿了商家“近视可治疗”的谎言,然而近视治疗市场依旧很火。
市场上,既有治疗近视的护眼贴、滴眼液,也有矫正近视、提高视力的治疗仪,还有苗医、针灸等方法宣称可以治疗近视。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通过科学方法可以治疗。但不少商家声称真性近视可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坑娃骗术”,一方面以治疗近视的名义从家长口袋里去骗钱,另一方面,治疗近视的过程对孩子也是一种折腾,而治疗效果很可能让孩子的近视度数不降反升。
所以,对这种打着“治疗近视”幌子的“坑娃术”“骗钱术”,必须予以精准打击。首先,要充分发挥孩子家长的作用。既要通过大力科普,让更多家长了解“近视不能治愈”这个常识,使家长们自觉抵制商家忽悠;也要鼓励家长积极举报商家虚假宣传、坑人骗钱等违法行为。另外,一旦家长经济上受损,而孩子近视度数不降反升,应通过司法途径索赔,倒逼商家规范经营。
其次,对近视治疗市场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并长效监管。对于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比如对“孩子的近视一贴就好”“不用做手术迅速摘掉眼镜”等广告,应当依据《广告法》进行严肃查处,以杀一儆百。对于近视治疗产品的合规性进行摸底排查,凡是违反医疗器械、药品管理规定的要依法依规处置。从电商平台到相关监管部门,要对违规行为形成治理合力。涉嫌诈骗的,要依法予以严惩。
另外,要从源头遏制近视治疗乱象。近视治疗之所以乱象丛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偏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所以,必须从预防近视入手。只有真正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才能压缩不法行为生存空间。近年来,我国通过《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对近视进行防控有一定效果,但因孩子频繁上网课、玩手机、打网游等,预防近视仍面临挑战。
在今年国际儿童节来临之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相关提示,对于普及医学常识、提升家长认知具有积极作用。但仅仅提示家长是不够的,还应该对近视治疗市场上的“坑娃骗术”依法治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31日【丝路话语】“虚假寄拍”是升级版的“刷单”
- 2022年05月31日【丝路话语】吹响奋进新时代号角,砥砺前行奏响陇原新乐章
- 2022年05月26日【丝路话语】“无声理发店”是理发界的一股清流
- 2022年05月28日【丝路话语】汇聚青年力量,增强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