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胡卫提交了《关于多措并举切实减负,确保课间十分钟的提案》,呼吁将本应该属于孩子们的时间还给孩子。(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此前,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小学最为突出。可见,在各学校里,课间十分钟形同虚设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众所周知,学校设立“课间十分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疲劳的课堂之后有一个“缓冲期”,通过这短短的10分钟,既可以上个厕所、喝口水,又可以在教室外活动活动筋骨、放松放松眼睛,这既有利于消除紧张、疲劳,还有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可以说,设立“课间十分钟”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但不知从何时起,孩子的“课间十分钟”竟被“没收”了。有的班主任老师明确规定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之外,学生不得去操场、不得在走廊里喧哗、追逐、吵闹;有的老师不但不准学生“课间十分钟”离开教室,还不准离开座位,“逼迫”学生待在座位上看书、做作业;更有甚者,干脆把“课间十分钟”当成了“教学时间”。
孩子的“课间十分钟”缘何会被“没收”呢?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安全使然。学生在校的安全始终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担心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年纪小,又好动,万一在课间10分钟里出了安全问题,一来怕家长“闹事”,二来怕影响学校“声誉”,因而,很多学校干脆把“课间十分钟”给“没收”了;其二,质量使然。现如今,教育部门及学校依然视“质量”为生命线,几乎天天在大会小会上把教学质量挂在嘴边,老师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不得不加班加点“压”学生、“逼”学生,因而挤占学生课间10分钟便成了一种“常态”。
笔者以为,要把课间10分钟真正还给学生,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正视“安全观”和“质量观”。学生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为了“不出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以“牺牲”学生的课间10分钟来确保。同时,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仅靠“挤占”学生的课间10分钟来提高,而应向课堂效率要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有“学生视角”。课间10分钟是学生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校领导也好,老师也罢,都无权剥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切实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为学生的权利着想,把课间10分钟完完全全“还”给学生。这才是学校打开课间10分钟的正确方式。
“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这不仅是家长的呼吁,更是学生的期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3月10日【丝路话语】以专项立法遏制网络暴力
- 2022年03月10日【丝路话语】用司法力量保护公众免遭网络暴力
- 2022年03月09日【丝路话语】拒绝应酬被开除,这家公司未免太任性
- 2022年03月09日【丝路话语】明确“刷脸”界限,确保智能技术惠及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