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近日,民政部发布消息,将17个地区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覆盖面,破除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9月26日《中国妇女报》)
众所周知,婚俗作为结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被很多地区和家庭所重视。然而,高额彩礼、奇葩婚闹、随礼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让庄严圣洁的婚姻变得流程化、低俗化和物质化,还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遏制婚俗不正之风,对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除了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针对婚俗改革的文件和举措,各地为此推出的诸多举措也遍地开花。如,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红事每桌不超过350元;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也将婚俗文明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提倡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据报道,山西某地农村曾发公告,对违反婚丧礼俗规定者,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降级,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这个公告虽然最后被叫停并没有执行,但作为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在婚俗改革过程中思考。
虽说,一些地方立规整治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的行为,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不良婚俗非一朝一夕形成,切不可轻率采取“一刀切”或限期整顿等粗暴手段,更不能以罚代管。毕竟婚俗属于风俗习惯,人们接受新观念、新风俗需要一个过程,尤其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就此而言,婚俗改革不仅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还必须把握好尺度,相应的制度及法律保障更需要及时跟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深入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工作,必须要有法治思维。笔者认为,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为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多提供帮助,积极探索将婚丧礼俗规定纳入村规民约的备案制度,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创设自治的规范。总之,大操大办之风当刹,但整治不能与法律相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提升网络文明要他律,也要自律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保障农民工权益才能为他们“正名”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保障农民工权益才能为他们“正名”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花呗入征信”影响深远,“不还花呗”的梗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