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日,哈尔滨疫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首例确诊者因连续光顾剧本杀店,被很多网友指责,网上有人传播疑似他的姓名、照片等信息,他正面临着网络暴力。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再次呼吁完善科学防疫,尽早出台更好的信息公开方式。(9月26日 央视新闻)
不论是给被确诊前连续六天下班后兼职的年轻女子贴上“可恨”标签,还是“救灾志愿者被骂带回病毒”,抑或“感染者被网暴”,本应该被“温柔相待”的人们,非但没有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反而遭遇了生硬、冰冷的污名化和“有罪推定”,承受了一些人情绪性的先入为主和冷漠、暴戾的网暴,这显然是一种“意义之网”的迷失与错乱。
减少人员集聚和人口流动,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在被确诊前、没有背离当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背景下,连续光顾剧本杀店虽然不够审慎自律,但这位被感染者并非“罪魁祸首”,而是受害者——风险防范的淡漠,让他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也承受着精神上的伤害;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吃,如果知道会感染新冠病毒,这位男子肯定也不会以身试险。
不管是不是当地首例确诊,只要感染病毒都是不幸的受害者;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哪位感染者。“感染者被网暴”的背后,隐伏着复杂的利益计算与情绪情感——为了吸引眼球、提高传播效力,部分社交媒体没有做到理性中立客观,而是刻意强调“感染者每次剧本杀超4小时”,带偏节奏;一些因为疫情防控升级给自己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的人们,将确诊感染者当成发泄偏激情绪和不良心态的对象,在网络空间随地吐痰。
在疫情防控早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的今天,一些地方的流调部门,也应该像上海那样多些“绣花功夫”,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只公布感染者涉及的风险地区,不对应具体个人。多一些制度善意,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感染者被网暴”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感染者的权利与尊严也应该得到呵护。对于既体验过病毒无情也感受到网暴冷酷的他们来说,贴标签、进行歧视和社会排斥并将他们当成“另类”的观念和做法,只会让人痛心、寒心。保护感染者的权利与尊严,需要将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多些将心比心,多些“绣花功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提升网络文明要他律,也要自律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保障农民工权益才能为他们“正名”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保障农民工权益才能为他们“正名”
- 2021年09月22日【丝路话语】“花呗入征信”影响深远,“不还花呗”的梗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