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近日,河南平顶山一位大叔跳河救人没能成功鞠躬道歉的视频,引发广泛热议。事情的经过是,6月13日傍晚,53岁的李卫东发现有个孩子正在河中挣扎,于是迅速跳入河中施救,但由于河水很深、很急,20多分钟过去,虽然他用尽了全身力气,却仍没有找到落水儿童。“我没救到孩子,已经够惭愧了”。李卫东难掩悲伤和内疚,向大家鞠躬致歉,希望孩子的亲人能够节哀。李卫东失落的背影,让网友纷纷泪目。(6月16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倘若李卫东成功地救起了这个孩子,此事就更容易成为美谈。然而,即使施救没有成功,李卫东所冒的风险丝毫没有减少,他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也毫不逊色。不仅如此,他因施救不成功而感到无比内疚,既说明他更敢于担当,也体现出他对生命的尊重,这样的精神与品质,更显弥足珍贵。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类似事件中,以结果论成败的现象比较普遍,救人若能成功,不仅更容易获得被救者及家人的感恩,而且可以获得社会更加一致和更为广泛的赞誉,甚至施救成功,也更容易被定性为见义勇为。相比之下,失败的施救获得的掌声要少得多,此次施救能够获得如此赞誉,已颇为难得。在危难时刻,导致民众“不愿救”“不敢救”的原因很多,其中,因担心施救失败招致责怪,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不以成败论英雄,对于施救失败者同样不吝掌声,利于打消这类顾虑,让更多人敢于大胆施救。
虽然“好人法”已经对施救失败者给予了相应保护,施救者可以不必为失败而过于担心。但也要看到,人的情感是细腻的,施救者不会仅仅满足于不被追责,在无人追责和感到宽慰与自豪等正面情感之间,还存在很多复杂的情感,一次失败的施救即使无人追责,也可能让当事人内疚与自责很久。
对施救失败者给予加倍赞赏,是务实之举。因为施救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影响到对施救者品质方面的评价。不仅如此,对施救失败者的赞赏,还可以对冲内疚与自责,消除心理负担,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抛弃一些杂念,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向他人伸出援手。由此看来,这次施救虽然失败,但施救者与现场见证者和网友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弘扬优秀品质和评价见义勇为行为,都颇有启迪意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17日【地评线】丝路话语:让民办教育回归正轨,不再只是利字当头
- 2021年06月16日【地评线】飞天网评:“天马号”,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2021年06月04日【地评线】敦煌风:为梦想加油
- 2021年06月04日【地评线】敦煌风: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