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丝路话语:清明祭扫更在于“清扫”心灵

 2020/04/02/ 11:45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付 彪

  付 彪

  今年的清明节尚处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普遍按下现场祭扫“暂停键”,不约而同推出了“云祭扫”“代祭扫”等人性化服务,这样的举措不难理解。目前,国内疫情虽已得到遏制,但国外疫情输入压力较大,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如果今年清明节继续允许现场祭扫,难免产生疫情传播的风险;如果祭扫人员高密度聚集,会给“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造成不小压力。特别是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当然,这不仅仅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倡导文明祭扫的契机。以往清明祭扫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焚烧冥币、燃放鞭炮等,既浪费又造成污染,还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这不仅失去了祭扫的本意,也与现代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据统计,近5年来,30%的森林火灾集中在清明节期间,其中9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上山扫墓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烛纸钱引发的。暂停现场祭扫,取而代之的是“云祭扫”“代祭扫”等人性化服务,这种因时而变的举措,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

  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仪式感。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习俗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应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尤其是今年清明处于特殊时期,生者的健康与安全,其实也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据此,各地普遍倡导市民开展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敬献鲜花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等到疫情彻底结束再组织前往。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有文史学家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怀念,同样承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如天地清明、政治清明、人心清明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的意义更在于清扫我们的心灵。

  事实上,在网上追思逝者、寄托哀思的祭扫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不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更能宁静地与逝者对话、交心,丈量尘世纷扰,掸除自我心灵的灰尘——清晰自己的过去、分析目前,明确意志、目标,让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坚定、更扎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