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  其他媒评

【视点】陇上舞台 异彩纷呈

 2019/10/25/ 10: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石小军

新排话剧《老杮子树》剧照

京剧《盘龙岭》剧照

  由省话剧院复排的大型话剧《老柿子树》取材于1939年至1949年甘肃陇南山区一户李姓人家在中国革命风雨变幻中经历的家庭变迁和悲欢离合,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和故土的故事。塑造了“娘”和金德、木德、水德、火德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形象。全剧气氛凝重、饱满,抒情与写实相结合,平和与激情相交错,剧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塑造了“娘”这个不能识文断字、却心思豁亮、有自己做人道理的艺术形象,她不懂革命、政治,只期望儿子个个“走上正路”。——这是一个对于每个人都有着警醒和启迪的深刻主题。该剧自2003年问世以来,深受观众欢迎,长演不衰。由该剧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央视八套播出时,曾引起一股收视热潮。

  省陇剧院复排的新版大型现代陇剧《石龙湾》讲述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海滨渔村的青年寡妇张彩螺为了救下八路军罗司令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她以女性的柔弱之躯,经历了荣与辱、生与死、爱与恨的考验,剧目在爱恨情仇、民族大义、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刻画人物,抒发情愫,给人以深刻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通霞在1999年的成功“申梅”之作,时隔20年,雷通霞表现的剧中女主角张彩螺相较之前风采依旧,且唱、念、做、打更加纯熟和老道,使经典作品更显新的生机和活力,令人叹为观止。

  适逢省歌剧院成立80周年,该院再一次复排《江姐》。《江姐》是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剧,从上世纪60年代由空政文工团创排首演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成为中国红色经典歌剧的代表作之一,剧中的《红梅赞》《绣红旗》等唱段是经典中的经典,激励了几代人。自1977年以来,省歌剧院多次复排这部经典剧目,这次复排特邀了原省歌剧院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高咏梅领衔出演“江姐”一角,她曾被《歌剧》杂志誉为“中国歌剧舞台上最美丽温柔、最富表演实力和艺术魅力的江姐”。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移植的秦腔《锁麟囊》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主演。故事以锁麟囊为主线,通过选囊、春秋亭赠囊、阁楼供囊、审囊等情节,讲述了富家女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之间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知恩报恩的传统美德。《锁麟囊》曾是京剧程派艺术精品,是中国京剧艺术标志性代表作。在移植为秦腔时,苏凤丽在演唱中运用了京剧程派唱腔若续若断、绵里藏针的行腔运气特点,而在板路、咬字方面严格遵守秦腔的规范,可以说兼具京剧程派神韵和秦腔味道,别具一格。

新排陇剧《石龙湾》剧照

新排歌剧《江姐》剧照

  省歌剧院经典保留剧目乐舞《敦煌韵》以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为载体,用“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通过歌、舞、乐场景,表现了我国古代乐舞的精髓及敦煌壁画、音乐、诗词赋、舞蹈的深刻内涵,再现了丝绸之路以及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历史的灿烂辉煌。

  甘肃敦煌艺术团演出的大型原创西部京剧《盘龙岭》主要讲述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开展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中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下农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细致地描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准扶贫、脱贫致富,青春情怀、青春梦想,生态主题等,这些关键元素使这部新创京剧充满了泥土气和时代感,同时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现了国泰民安的美好主题。作为大型原创现代西部京剧,在音乐方面,该剧以西北民间音乐和京剧唱腔自然衔接,给人以新鲜感。女主角陈韵竹的表演细致,唱腔流畅优美,有滋有味。舞美方面,把传统京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融合,服装色彩大量采用怀旧元素,营造出一种含蓄隽永而又意味深长的情景气氛,极大地提高了剧目的观赏性。

  本次戏剧展演还邀请到戏曲名家刘随社、屈巧哲、李小青、李小雄、张武宏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国家一级演员轮番登台,这些来自陕、甘、宁、青的秦腔名家长期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演出的《辕门斩子》《大登殿》《窦娥冤》《周仁回府》《金沙滩》等剧目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保留剧目,这些剧目或充满家国情怀、诠释人间大爱,或弘扬公道正义、抒写儿女情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教育意义。

  名家名作齐聚金城,戏剧百花园一时姹紫嫣红开遍。此次展演的剧目主题鲜明、艺术精湛,充满了正能量,巧妙地呼应了庆祝祖国70华诞的主题,营造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