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广江
把侧翻货车扶正,收取2万元费用?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49岁的货车司机杨师傅在江西抚州境内的环城高速公路上经历了一场“雪上加霜”的遭遇。他的货车因刹车失灵发生侧翻,倒在匝道护栏外。随后救援公司告知他,需支付2万元的“吊车费”。让杨师傅无法接受的是,这笔费用在他接受救援前未被告知具体金额,车被拖下高速时,他因为在医院也不知情。
2万元吊车费引发质疑并不奇怪。多数货车司机对高速救援并不陌生,什么程度的事故、需要什么级别的救援设备、大体需要多少费用,司机心里一般都有数。仅仅是扶正侧翻的货车,还不包括拖车费等后续救援费用,就收取2万元费用,怎能令人信服?
更关键的是,救援方既未提前告知收费标准,也未征得司机同意,就擅自开展作业并开出高价。司机从医院返回才发现车已被拖走,面对高额吊车费一脸茫然,充满疑惑。
杨师傅的货车和货物总重远不到50吨,为何要动用两台大吨位吊机?全国正规大吨位吊车一天的台班费才两三千元,为何本次事故变成了“天价”?收费有没有依据、标准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规?
令人遗憾的是,面对杨师傅的这些疑问,有关方面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拒绝回答,更让这笔费用蒙上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
事故发生后,救援本应是雪中送炭的服务,而非“趁火打劫”的商机。如果救援服务变成“先斩后奏”、事后报价,那与强买强卖有何区别?如果定价可以随意“狮子大开口”,公平公正又从何谈起?
高速公路救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故现场需快速处理,以防范二次事故、保障道路畅通。但这并不意味着救援方可以忽略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不能把救援服务变成“独家生意”,坐地起价。
但现实中,一些地方的高速救援确实存在垄断嫌疑,指定少数公司入场,拒绝社会力量参与,导致服务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无法“货比三家”。这种封闭运行的模式,不仅损害司机利益,也影响公众对高速公路管理的信任。
眼下,已有地方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自今年9月起,江苏省推行高速公路救援免费政策,把吊车、拖车纳入公共服务范畴。这种做法展现了政府承担公共责任的决心,也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当然,各地情况虽有不同,未必都能照搬江苏模式,但救援服务的公共属性不应被商业利益完全覆盖。即便收费,也应做到透明、合理、规范,而不能稀里糊涂。
回到杨师傅这起案例上,公众乐见多方介入协商,也期待有关部门深入展开调查,给当事人和社会一个交代。高速公路是公共产品,救援服务也应当回归公益底色,不能纵容其成为少数企业的“摇钱树”。
希望此次“天价救援”事件,推动高速救援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只有让每一笔救援费用都明明白白,才能避免事故车主流血又流泪,真正守住公共服务的那份责任与温度。高速救援,救的不仅是车,更是人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以治理现代化撬动乡村大振兴
- 2025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4170元开锁费,是谁给了商家“趁人之危”的底气?
- 2025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首席科学家”现原形,还需铲除滋生土壤
- 2025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青春美如斯,正是读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