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
为“情绪价值”买单
兰宇
盘点2025年消费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莫过于情绪消费的爆发式增长。
情绪消费是消费者以满足情感需求为导向的消费模式,旨在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获得心理慰藉或释放情绪压力。时下,从热衷手办、玩偶到拆盲盒的惊喜,从演唱会的集体狂欢到网络短剧的不断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有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以来,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预计2025年全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消费从“小众”走向主流,折射出消费模式的深刻变化,并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
情绪消费的兴起源于多重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追求商品的性价比与实用性,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渴望从消费中获得更多愉悦感与满足感。与此同时,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持续加快,也给人们带来更多压力,消费成为寻求心理慰藉的重要出口。此外,在社交媒体的精准推送下,个体的情感需求被不断激发,使“适度悦己”成为更多人的消费追求。
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时代背景下,情绪消费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其高附加值、强体验感和快速迭代的特点,不仅拓展了传统消费的边界,还带动了文创、娱乐、虚拟服务等众多业态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同时,各地大力推动消费创新与供给优化,也为情绪消费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未来,随着消费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情绪消费有望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成为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力量。
当然,情绪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消费满足情感需求,可能会带来非理性消费行为,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驱动下,陷入冲动消费、激情打赏的陷阱。此外,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还不成熟,尚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各类情绪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过度营销、溢价严重等问题。对此,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为情绪买单而过度消费。同时,相关部门要切实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商家借情绪消费之名进行套路营销。
情绪消费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万亿元级市场,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展望未来,期待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努力,让情绪消费在释放内需潜力的同时,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2日【黄河时评】打造消费新场景
- 2024年11月22日【黄河时评】“小雪花”催生“热经济”
- 2024年08月30日【黄河时评】推动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
- 2024年07月16日【黄河时评】“五个零”服务,让营商环境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