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稳住农业基本盘、激活农村新动能,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需要从耕地保护、科技赋能、政策保障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要严格耕地总量管控,持续整治乱占耕地行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另一方面,需强化农业科技攻关,依托“南繁硅谷”等平台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等高产模式,推动粮油作物单产稳步提升。
激活产业振兴引擎是农村增活力的核心抓手。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从实践来看,既要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种养业,也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甘肃陇南成县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县统筹、乡主导、村实施”三级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资产盘活、资源开发、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截至今年7月,全县24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量质齐升”,村均收入7.33万元(陇南市第二),经营性总收入708.67万元(陇南市第一),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00余元。
深化改革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源泉。首先,要加快国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拓展人工智能、低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场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其次,需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正如农业农村部部署要求,要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产销区省际利益补偿,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得实惠。
健全城乡融合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建议》明确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要求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农村。要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实施就业攻坚行动,通过“组团式”帮扶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动力。通过村企共建,让村民既拿土地流转费,又挣务工工资,还能分享集体分红,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应健全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鼓励城市人才、资本下乡,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唯有久久为功、实干为要,才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24日【敦煌风】快递业务高速增长折射经济活力
- 2025年09月22日【敦煌风】敦煌敦煌 盛大辉煌
- 2025年09月16日【敦煌风】筑牢网络文明“防火墙” 构建清朗数字空间
- 2025年09月10日【敦煌风】尊师重教 办人民满意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