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流
11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山东沂蒙山天蒙旅游区获悉,景区于11月向农村户口游客免门票。景区一名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身份证地址带有“乡、镇、村、屯、庄”之一的游客,“带身份证来景区,即可换门票入园游览”,活动持续至2025年11月30日。(11月4日极目新闻)
近日,山东沂蒙山天蒙旅游区推出“农民免票月”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看似寻常的惠民政策,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对农民群体的尊重与回馈,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反哺”。在城乡发展仍存差距的今天,这种反哺不仅弥补了历史的欠账,更在精神层面,架起了一座连接城乡的桥梁。
城市文明、现代文化以景区为载体,向长期滋养城市发展的农民群体,进行精神回馈与文化致敬。农民,作为中国社会最坚实的基础,用汗水浇灌土地,用辛劳支撑起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城市化进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却被排除在许多公共文化资源之外。景区作为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公共空间,长期以来因门票门槛,成为许多农民“看得见却走不进”的风景。如今,免票政策的实施,正是对这种不平等的纠偏,是对农民文化权利的尊重与恢复。
景区向农民免票,是对农民历史贡献的深情致敬。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以“剪刀差”支持工业发展,以土地供给支撑城市建设,他们是现代化进程中,最沉默也最伟大的奉献者。然而,当城市高楼林立、景区游人如织时,许多农民却难以享受这些公共成果。免票政策,看似是一张免费的门票,实则是社会对农民群体的一次集体致谢,是对“谁养活了城市”这一根本命题的郑重回答。
同时,这一举措也是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一步。文化不应有偏见,更不应因身份而设限。当农民走进景区,他们不只是游客,更是文化的参与者、传承者与共享者。他们带着乡土的记忆与生活的智慧,与山水对话,与历史共鸣。这种双向流动,打破了“城市看风景,农村看生活”的固有格局,让文化在交流中焕发生机。正如一位老农在参观古城后感慨:“原来书里写的‘江南烟雨’,真的就在眼前。”这种直观的文化体验,远比书本教育更具感染力。
更进一步看,景区免票也是推动社会公平的体现。公共文化资源本应属于全体人民,而农民作为国家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平等享有。免票政策虽小,却如一滴水折射出社会进步的光芒。它传递出一个信号:发展的成果,不应只由少数人享有;文明的盛宴,也应邀请最辛勤的劳动者入席。
景区向农民免票,是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文化反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路上,不能忘记谁曾用肩膀扛起这个时代。当农民的身影出现在青山绿水间,那不仅是风景的点缀,更是社会良知的体现。愿这样的“反哺”越来越多,让文化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医保“阴阳价” 蚕食群众救命钱的隐形黑手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自甘风险”不是免责挡箭牌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在水库边放生大量猫,野蛮放生何时休?
- 2025年10月23日【丝路话语】人均预期寿命79岁,健康中国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