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描述醉人景色,是“绝绝子”;遇到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也是“绝绝子”;夸伙伴才思敏捷,还是“绝绝子”……最近,记者走访了10余所中小学的约50位学生、家长和老师发现,互联网时代流行的网络热梗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作文里的套路。(11月3日《北京日报》)
当“绝绝子”横扫千般情境,“破防”通吃悲喜两极,甚至“包的”竟能替代“势在必得”的丰富意蕴——这股由网络热梗编织的“失语”暗潮,已非简单的代际隔阂,而是一面映照时代精神的镜子,警示着人们:语言的简化正悄然蚕食思想的深度,文化的传承面临根基松动的危机。
网络热梗作为数字时代的语言速记,自有其存在的逻辑与空间。它们如同语言长河中瞬息的浪花,以高效、新异、圈层化的方式,为情绪表达提供了便捷出口。从“给力”入选权威词典,到“山寨”“雷人”曾记录特定社会心态,部分网络词汇确曾为汉语注入过鲜活的时代气息。然而,语言的生态遵循着“适者生存”的铁律,绝大多数热梗终是昙花一现,速生速朽。若一代人的思维惯性与表达首选长期依赖于这些高度简化、意义浮动的符号,其精神世界难免趋向浅表化与同质化,这正是“不仅写作文,日常也经常词穷”现象背后的深层隐忧。
问题的核心,远非热梗本身的对错,而在于当它们从表达的“选项”异化为“本能”时,所折射的语言贫困与思维惰性。语言并非思想的简单外衣,更是思想的塑造者与边界。先秦诸子的雄辩智慧、唐宋诗词的万千气象,无不依托于精微、丰富、富有张力的语言体系。当“燃爆了”可以笼统概括一切激动,“一整个爱住”能模糊指代所有喜好,那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微妙共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准刻画,又将栖居何方?词汇的贫瘠必然导向思维的粗疏,正如先贤所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贫乏的语言终将束缚思想的翱翔。
破解之道,在于以文化之活水,涵养语言之清源。学校教育首当其冲,需承“文以载道”之重任。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以汉字艺术展探寻文化根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借晨读经典与情境实践滋养人文底蕴,皆是引领学子从千年文脉与真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北师大附中汪文龙老师倡导深耕经典,正在于历经时间淬炼的名家杰作,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与思想资源的富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感、审美与思辨力。唯有亲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推敲,方能领悟汉语的博大精深,在表达时自有千钧笔力。
家庭亦是涵养语言不可或缺的场域。面对“戒网”式堵截的无力,更需“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引导。何不化“飞花令”为餐桌游戏,变家庭读书会为思想沙龙?在亲密互动中,共同品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画卷之美,探讨“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哲思之叹,让精准、优美、富有底蕴的表达,成为情感沟通与思想碰撞的自然选择。
莫让“绝绝子”成为时代的精神速写。当人们忧虑于下一代的“词穷”,实则是守护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自觉。唯有引导年轻的心灵在传统的深邃与当代的鲜活间自如穿行,在“读书破万卷”中涵养气象,他们方能真正挣脱“失语”的困局,以丰沛、精准、富有个性与深度的语言,书写属于自己也照亮时代的锦绣华章——在那片被雅言与文化深深浸润的心田上,思想之树必将枝繁叶茂,花开不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医保“阴阳价” 蚕食群众救命钱的隐形黑手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自甘风险”不是免责挡箭牌
- 2025年11月04日【丝路话语】在水库边放生大量猫,野蛮放生何时休?
- 2025年10月23日【丝路话语】人均预期寿命79岁,健康中国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