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近日多地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等低价营销行为。专家认为,此举能帮助行业回归合理定价,进一步解决司机“接单增多而收入未增”的问题。同时面对平台单量减少的问题,专家建议构建透明化、合理化的定价与权益保障长效机制,有效保障网约车司机及各方权益。(10月10日《工人日报》)
近日,西安、鹰潭、开封等多地相继叫停网约车“一口价”订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举措直指网约车行业长期存在的低价竞争乱象,不仅有助于改善司机“接单增多而收入未增”的困境,更推动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规范发展。
“一口价”订单作为平台抢占市场的利器,表面上创造了乘客、平台、司机的“三赢”:乘客享受低价出行,平台扩大市场份额,司机获得更多订单。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矛盾。对司机而言,“一口价”订单往往意味着单价降低,在堵车时段更是“得不偿失”。郑州网约车司机韩师傅的心声道出了行业普遍困境:“只有闲时才会接,早晚高峰堵车时不能接,不划算。”这种“多劳不多得”的状况,严重挫伤了司机的从业积极性。
对乘客而言,“一口价”看似实惠,实则暗藏风险。固定价格模式下,司机为避免亏损可能选择最短路线而非最优路线,或在堵车时表现出急躁情绪,这都会影响服务质量和乘车体验。更甚者,部分司机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乘客取消订单,反而造成出行不便。这种因定价机制引发的司乘矛盾,正在侵蚀行业发展的信任基础。
网约车平台通过“一口价”将经营成本转嫁给司机的做法,暴露了其粗放的发展模式。浙江大学郑淋议研究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口价’订单本质上是短期的‘价格战’,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可持续。”当平台依靠压榨司机而非提升服务来竞争时,这种增长注定难以持久。
叫停“一口价”只是行业治理的第一步。要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网约车生态,还需多管齐下:平台应当建立透明合理的定价与抽佣机制,让司机劳有所得;监管部门需要从“两证管理”转向职业规范建设,设立最低工资保障等制度;司机也需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服务水平。正如专家所言,平台应通过智能调度、拼车优化、定制服务等模式创新,跳出同质化竞争陷阱。
网约车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时期。告别“一口价”不是否定创新,而是为了更可持续的创新;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唯有构建司机权益有保障、乘客体验有提升、平台发展有动力的多赢格局,网约车行业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10日【丝路话语·决胜收官“十四五”】“十四五”决胜收官,甘肃交出精彩答卷
- 2025年10月09日【丝路话语】跨境游火热映照中国开放加速度
- 2025年10月09日【丝路话语】甘肃“双节旅游”答卷:流量留量双赢
- 2025年10月09日【丝路话语】女方悔婚扣3万“拥抱费”,婚恋观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