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广江
近日,“涉毒艺人苏永康将在温州举办演唱会”一事引发广泛关注。9月16日下午,媒体记者从浙江省温州市文旅局核实到:该场演唱会已经确定取消。当天,大麦网下架了苏永康演唱会项目。多位专家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绝不允许涉毒艺人重返舞台。
公众的强烈反应和有关部门的及时叫停,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涉毒艺人重返舞台,是一条绝不能逾越的底线。如今看,叫停苏永康演唱会还不够。一方面,这场演唱会是怎么通过审批的、该如何追责,不容回避;另一方面,涉毒艺人复出或尝试复出并非个案,守住这条底线不能总靠群众举报,而应在制度建设上发力。
有一种声音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艺人既已悔过,就应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这话听起来没错,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公众人物的复出关乎社会价值导向。一旦允许涉毒艺人重新站上舞台,就等于向大众传递一种极其危险的暗示——吸毒没什么大不了,哪怕犯了事,风光依旧。这会给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毒品之害有目共睹,毒品背后的沉重代价更不容漠视。每一克毒品背后,都是缉毒民警的血与泪。花在毒品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打在缉毒警察身上的子弹。涉毒艺人若再度公开亮相,不仅伤害社会公序良俗,更是对无数奋战在一线甚至牺牲生命的禁毒英雄的背叛。
事实上,禁止涉毒艺人复出,未剥夺其劳动权、就业权。改过自新≠允许出镜,社会鼓励犯错者重返正轨,但绝不意味着认可其重回聚光灯下。涉毒艺人依然可以从事其他行业,可以转型幕后,可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社会。但舞台和镜头前,必须彻底告别。这不是歧视,而是基于公共利益和职业特殊性的必要限制。
但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监管仍存盲区。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劣迹艺人信息库,审批部门很多时候只能依赖企业自查,导致某些涉毒艺人屡屡钻空子。一些地方虽有条例明确限制,但缺乏更高层级的法律支撑和跨区域协同机制,执行起来往往力度不一。
因此,当务之急的是完善联合惩戒制度,加快从立法、技术到执行的全链条建设。比如,推动国家层面明确涉毒艺人终身禁止从事演艺及相关行业,建立可实时查询的涉毒艺人名录,落实演出审批、平台发布前的强制核验。对违规复出的艺人、主办方、场地和平台,都应依法予以高额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资质等严厉处罚。
文艺工作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更应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守住“绝不允许涉毒艺人重返舞台”这条底线,是对法治的尊重,对正义的守护,更是对下一代的责任。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斩断涉毒艺人复出的利益链条,不让任何一个涉毒艺人侥幸重返公众视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7日【丝路话语】预制菜不能扭扭捏捏,要大大方方
- 2025年09月17日【丝路话语】必须堵住“踩一脚就殒命”背后的安全漏洞
- 2025年09月17日【丝路话语】2790元教辅费被质疑,问题出在哪?
- 2025年09月16日【丝路话语】一泡尿“220万赔偿”,给家长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