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实测发现,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广告存在“偷时间”现象——页面显示倒计时30秒,实际却长达40秒。这类标称时长与实际不符的弹窗广告被网友戏称为“偷时间的贼”,折射出当下App弹窗广告乱象的冰山一角。(9月10日《法治日报》)
当前,弹窗广告花样不断翻新,早已不是简单的“开屏展示”。记者测试50款主流App发现,超半数存在弹窗广告问题:有的自动跳转至其他应用,有的伪装成系统提醒,还有的上演“弹中弹”戏码——某网盘App在30秒广告过程中竟再弹出6秒广告,用户点击后便陷入跳转循环。更隐蔽的是,一些广告界面与App内容本身极其相似,用户稍有不慎就会误入广告陷阱。而“摇一摇跳转”的设计更是让用户防不胜防,手机轻微晃动就会触发跳转。
这些层出不穷的弹窗广告对用户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首先是无端消耗用户时间与注意力,正如网友吐槽:“等的车都来了,页面还停留在广告上。”其次是严重破坏用户体验,某小说阅读App10分钟内弹出6次广告,且关闭按钮设计微小,极易误触。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App频繁推送弹窗广告,可能存在恶意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侵犯用户隐私权。
尽管《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弹窗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但现实情况与法规要求相去甚远。为何弹窗广告乱象屡禁不止?一方面,违法成本过低——根据现行广告法,最高处罚仅3万元,与弹窗广告的巨额收益相比不值一提;另一方面,监管技术手段滞后,对于广告实际时长准确性等新问题缺乏细化标准。
治理弹窗广告乱象需多管齐下。首先要完善立法,细化弹窗广告经营规范,针对开机弹窗、嵌入式广告等特殊场景补充管理细则,并明确广告主、平台及技术服务商的连带责任。其次要提高违法成本,将罚款上限提升至与违法所得挂钩,引入信用惩戒机制。监管部门还应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严禁“摇一摇跳转”等诱导操作,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用户参与治理。
弹窗广告本质上是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的博弈。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应当认识到,尊重用户权益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依靠消耗用户耐心而获得持久成功。还用户一个清净、便捷的数字环境,需要监管的硬约束,更需要企业的自觉与担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2日【丝路话语】网络代订看上去是“馅饼”,实际可能是“陷阱”
- 2025年09月12日【丝路话语】多动症学生遭众家长抵制?办法终究要比困难多
- 2025年09月12日【丝路话语】民生为大,用心用情用力筑牢幸福生活基石
- 2025年09月11日【丝路话语】别让网络“烂梗”混迹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