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多一年时光,能否换来多一分成长?

 2025/07/29/ 09:42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刘纯银

  □ 刘纯银

  当宁波大学法律硕士学制由2.5年悄然调整为3年,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在全国高校蔓延。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专硕、中央民族大学应用统计专硕纷纷跟进,将专业硕士培养年限从2年延长至3年。这场看似简单的数字调整,实则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次集体反思。

  数量扩张的背后,是质量短板的隐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在学研究生规模已达409.5万人,较2017年增长68.3%。规模激增背后,传统两年制专硕的“赶场式”培养弊端日益显现。

  对此,厦门大学丁长发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一年课程、半年论文的速成模式,难以培养扎实的专业能力。”某高校教学质量报告显示,两年制专硕生平均实践时长不足120学时,难以满足金融数据分析、AI算法开发等前沿领域的能力需求。

  延长的光阴,当成为成长的沃土。在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硕延长学制后,新增6个月海外教学实践模块。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专硕将《量化投资分析》课时倍增,引入真实交易案例库。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延长论文指导周期后,论文重复率从15%降至8%。这些变化印证了延长学制的核心价值——为深度实践和系统学习创造空间。当学生不必在学分、实习、论文的三重压力中疲于奔命,才能实现从“会考试”到“会创造”的蜕变。

  当然,时间并非万能药,机制革新才是关键。教育部2023年专项调研揭示隐忧:部分高校延长学制后,专硕课程与学硕的重合度仍高达70%,沦为“注水式”延长。更为现实的是,根据《202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测算,研究生年均各类费用支出至少要2.4万元,延长学制意味着普通家庭多承担一年经济压力。有“双一流”高校的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因经济压力考虑放弃深造。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弹性培养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早年的“2-4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研究进度灵活毕业;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硕接受“社区治理方案”替代传统论文,2024届有不少毕业生借此完成答辩;湖南科技大学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政务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完成近一半的学分。这些探索证明:质量提升不在于时间叠加,而在于培养模式的精准重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的思考发人深省:“我们延长的不是学制,而是学生从合格到卓越的成长空间。”当高校将多出的一年转化为实践平台拓展、课程体系重构、评价机制创新,当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政府配套完善助学贷款体系,延长学制才能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阶梯。

  教育的本质不是流水线上的时间累积,而是点燃思维火种的温度传递。多一年时光能否转化为多一分成长,答案不在学制本身,而在我们如何用好这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