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6月16日电 题:严肃整治学生用品采购环节乱象
新华社记者陈一帆
以方便教学为名滥订教辅材料,高额回扣落入个人腰包,教辅变“教腐”;借“统一着装”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将校服采购视为敛财工具……近段时间,一些地方查处涉及教辅、校服领域违规征订、行贿受贿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剑指利用征订教辅及购买校服谋利等侵害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这一举措直指积弊、切中要害,为整治相关乱象提供了行动指南。
教辅资料本是辅助学习的工具,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一些人却以教育为名行不法生意之实,甚至将学生用品采购等环节异化成滋生腐败的温床。这些钻进学生用品的“蛀虫”,严重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更践踏了教育尊严。
学校不能成为一些人唯利是图的生意场。各地教育部门应狠抓落实,修补机制漏洞,对教辅征订、校服采购等流程展开深入排查,强化全链条监管,通过家长委员会、特邀监督员等方式,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督,确保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从源头上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同时,加强对重点岗位的风险防控和制度约束,高悬惩贪肃腐“利剑”,拿出动真碰硬的魄力,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更应坚守教育底线,牢记育人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坚决抵制利益诱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成长营造纯净、积极的教育环境。
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斩断谋利黑手,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校园成为净土,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2月04日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丨向假羽绒说不,别把消费者逼成质检员
- 2024年09月14日延迟退休改革·新华时评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
- 2021年04月16日新华时评: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 2020年10月22日新华时评:把握好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态势的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