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近日,蜜雪冰城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湖北宜昌一家门店被曝光使用隔夜水果切片,店内苍蝇飞虫肆意乱爬,卫生状况堪忧,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舆论哗然。然而,与以往食品安全事件不同,此次事件并未引发公众的集体声讨,反倒掀起一场奇特的“自发式公关”。众多网友以调侃、玩梗的方式为品牌辩护,“它都不嫌我穷,我还嫌它隔夜?”“4元一杯的柠檬水用真水果,还要什么自行车?”类似言论在网络上随处可见。(3月19日中国经济网)
为何蜜雪冰城会出现这种舆论反转?这与其在下沉市场的独特地位有关。作为“下沉市场之王”,蜜雪冰城凭借4元的柠檬水、2元的甜筒,精准契合了部分民众的消费刚需,让小镇青年轻松实现茶饮自由。在消费者眼中,价格如此低廉,似乎对质量做些妥协也能接受。但这种朴素逻辑背后,实则混淆了商业伦理底线。食品安全不是可权衡取舍的选择题,而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必答题。
蜜雪冰城此次被公众宽容对待,反映出大众在食品安全认知上的严重偏差。人们常常下意识地将价格与质量简单画等号,默认低价商品就可以降低安全标准。但必须明确,廉价并不等同于低质,食品安全是全民的底线,不应因价格差异而分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现制饮料需在制作后2小时内饮用完毕,蜜雪冰城常温存放隔夜水果切片的行为已涉嫌违规。微生物检测数据显示,隔夜柠檬水的菌落总数可达初始值的千倍以上,存在极大的含致病菌风险,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若任由这种宽容的舆论氛围持续发展,极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蜜雪冰城目前拥有超4.6万家门店,90%为加盟模式。在迅猛的扩张速度下,总部对加盟商的品控管理已力不从心。近年来,从“饮料中现蜘蛛”到“洗手池洗脚”等一系列食安危机,充分暴露出加盟模式在监管上的漏洞。一旦舆论持续为品牌“开脱”,总部或许会进一步放松对门店的管控,最终让消费者为食品安全问题买单。
蜜雪冰城事件,揭示的不仅是企业责任问题,更是社会治理层面的深层命题。公众的“情绪化宽容”,本质是食品安全监管长期缺位下的无奈妥协。当高价品牌频现添加剂乱象、低价品牌放任卫生隐患,消费者只能在“两害相权”中选择对自身经济压力更小的选项。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涉事品牌应率先行动,直面加盟模式的治理短板,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品控优势。例如,借助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门店操作流程,对违规门店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的退出机制。监管部门同样责任重大,需建立基于价格分级的动态监管体系,避免监管资源过度集中于高端市场,而忽视对平价产品的日常抽检。更重要的是,推动食品安全标准透明化,让消费者清楚了解“4元柠檬水”的成本构成中是否包含安全溢价。
社会公众也需时刻警惕“情感绑架”干扰理性判断。支持企业并不意味着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真正的品牌忠诚应建立在督促企业改进的监督过程中。毕竟,在健康与生命面前,廉价永远不能成为降低食品安全底线的借口。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既能接纳4元的柠檬水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同时也绝不容忍以价格为借口,对食品安全作出妥协的“价格特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19日【丝路话语】减肥要走正道,莫信奇效
- 2025年03月18日【丝路话语】坑人的“图文游戏”不能再任电商玩下去了
- 2025年03月18日【丝路话语】遏制危险摆拍,找准“七寸”是关键
- 2025年03月18日【丝路话语】对伪造健康证乱象理当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