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艳
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以下简称“父母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了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们表示经历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体验被大声吼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指导老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1月7日央视网)
对于这类培训班,社会上存在不少质疑和调侃的声音。有人认为,为人父母是人之天性,纵使父母有改进之处,也多属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差异,不能要求所有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尤其是,一些机构还给培训班的合格学员颁发相关证书,似乎只有如此,才有资格当父母似的。有人还认为,现在培训机构赚钱门道真不少,看准了养娃焦虑就开班搞父母“速成”,不过是想借此捞钱而已。
其实,对于部分父母,这类培训班的确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少数父母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一开口就是责备,一行动就打骂,全然不懂孩子的心理,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通过集中培训,这样的父母可以获得与孩子沟通的基本交流技巧,改掉一些不好的交流习惯,说不定双方的关系因此得到转圜。更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机构,还可为父母提供他们急需的亲子交流技巧专业培训,让参加培训的父母受益匪浅。
因此,对于“父母班”开营并受到追捧,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培训是否对父母有帮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种培训班的出现对于广大家长也是一种提醒,家长学会与孩子打交道,既要重视集中培训的作用,但也不能依赖于通过培训等方式谋求“速成”,而是要强化平时的学习与提升,注重日积月累,尤其要注重身教,比如要求孩子要多读书和少玩手机,自己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互联网时代,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构成更大的诱惑和考验。对于家长而言,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内卷严重,各种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与孩子打交道的技能就容易被忽视。此外,部分家长还容易将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到家庭,进而殃及配偶和孩子。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和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极具诱惑,沉浸在虚拟世界久了,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容易变得叛离。
由此看来,当前亲子交流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出于个人原因,有些则与环境有关。因此,“父母班”受追捧对父母是一种提醒,也值得在整个社会层面加以反思,在社会自发出现这类培训班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更多服务,甚至除了短期提供亲子培训公益服务之外,还要立足长远,采取更多长效举措。通过长短结合和标本兼治,让代际更亲密、家庭更和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1月08日【丝路话语】网络不是非法售卖烟花爆竹的“隐秘角落”
- 2025年01月07日【丝路话语】与虎豹“偶遇”不宜娱乐化传播
- 2025年01月07日【丝路话语】铲除“网络水军”这颗毒瘤
- 2025年01月07日【丝路话语】防范“AI说谎”平台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