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市场主体倍增”造假,根在政绩观错位

 2024/04/23/ 23:34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 陈广江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甚至有村支书名下办理了20张营业执照。报道播出后,阳高县委和县政府组织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经初步核查,阳高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造假情况。相关负责人称,全县将以此为戒,在各领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进行规范整治,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本是一个积极举措,意在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但好政策如果得不到正确执行,就会变味走样,甚至产生负面效应。阳高县的造假行为,正是这种政策执行失范的典型案例。村支书办了20张营业执照,这样的闹剧匪夷所思。

  这种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无疑是对“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的严重扭曲,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基层增添了无谓的负担,更关键的是,它导致各级决策者对市场真实情况的误判,影响政策精准施策,严重折损政府公信力。这种欺上瞒下、误国欺民的行为,其危害性绝不容小觑。

  用光鲜亮丽的数字掩盖实际问题,粉饰所谓“政绩”,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阳高县通过虚增市场主体数量,营造出繁荣的假象,以此博取“政绩”光环,这种“造壳式”的市场主体增加,不仅无助于地方经济的实际增长,反而可能因资源错配、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阻碍真正市场主体的发展。

  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却在上面。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滋生蔓延,根源在于部分地方领导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他们过于看重短期数字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工程,而对需要久久为功的营商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等工作缺乏耐心和恒心。他们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摊派指标,罔顾市场规律和地方实际,倒逼基层数据造假,本质上是对人民利益的漠视。

  目前看,“市场主体倍增”造假现象并非个例。前不久,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称,山西省内其他县市区如运城市新绛县、晋城市沁水县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人注册20多个经营主体、年度考核后集中注销的荒谬现象。这说明,一些地方在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等重大政策时,依然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层层加码、倒逼基层数据造假的恶劣倾向。如此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偏离了政策初衷,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予以坚决纠正。

  面对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典型案例为镜鉴,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问责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持续用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真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总之,杜绝造假现象,要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纠正错误政绩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