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网络厕所”亟待“监管净化”

 2023/08/14/ 20:16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贺成

  贺成

  “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却莫名其妙被别人‘挂厕’了,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评论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我很气愤很难过,却无计可施。”来自广东江门的谭女士是一名角色扮演爱好者,她不久前被好友告知,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组COS(角色扮演)照片被人“挂厕”了。(8月14日《法治日报》)

  所谓“挂厕”,是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社交平台的“厕所号”,亦称“网络厕所”;而“厕所号”是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的一类隔空喊话式账号,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值得注意的是,因投稿的匿名性,不少人将“网络厕所”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在“网络厕所”的发文内容中,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人身攻击、辱骂等,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甚至“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厕所”里面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严重破坏人们的上网体验,更让清朗的网络生态无处安放。特别是,随着“脏乱”不断累积,负面、消极情绪走向极端化,如不合法地披露“被挂者”个人私密信息,对其进行各种恶意的、不道德的谩骂和极端讨论形成网暴,甚至引发自残自杀,亟须相关部门及平台管理者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予以干预,根据“网络厕所”文化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敏感词处理系统,让违规内容无法发布,并完善专门的举报渠道,适当增加处罚力度和措施,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厕所”文化参与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得不说,治理“网络厕所”有一定难度。因为,“网络厕所”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包括平台在内的相关主体难以作出准确认定,同时账号难以搜索、圈层封闭性强、内部成员的高度匿名等因素,都使得举报处置变得困难。同时,参与投稿的用户以及账号内部人员对于“厕所规则体系”的忠诚度比较高,即使内部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更倾向于以“网络江湖规则”处理。但是,这也并非束手无策。

  随着互联网治理工作的不断细化,尤其是相关法规的出台,比如《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都对网络暴力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范,此时只要监管部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举报机制、加强跨部门合作等介入和调控,社交平台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手段审核、加强用户教育、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以及严格账号管理,用户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网络厕所”就能得到净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