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敦煌风·两会热评】夯基固本 助力基础设施支撑迈上新台阶

 2023/01/19/ 14:58 来源:新甘肃

  任冠青

  夯基固本,方能蓄势谋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任振鹤指出,今后五年,甘肃将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支撑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往往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不管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科学规划的水网布局,还是稳固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智能化驱动的新基建项目,都能够形成不容小觑的“乘数效应”,带来数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可以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投资当下,又是着眼未来。

  近年来,甘肃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交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随着地图徐徐展开,全省东进西出、南拓北展的公路主骨架逐渐“点亮”。公路总里程、铁路运营里程、高铁里程达到15.7万公里、5765公里和1600公里,分别比2017年增加1.5万公里、730公里和447公里。干支线机场9个,航空运输服务市州覆盖率达到79%。

  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成引洮二期骨干、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总干渠、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一期、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工程。白龙江引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兰州、天水告别单一水源历史;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多立方米,全省缺水少水状况有效改善。在城市建设方面,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对供水、排水、供暖、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保护等等,无不体现着精细化管理的治理思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熟悉甘肃省情的人,都会深知这些成绩的得来不易。就拿交通建设来说,在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山地、高原、河谷、戈壁等多种地貌交错分布,有时哪怕是100米的工程,也要历经自然界的重重考验。据工程师介绍,在被称为“中国罕见、世界难题、地质博物馆”的胡麻岭隧道,每前进不到1米就会遇到塌方,感觉就像在豆腐脑中打洞。打通这173米,他们整整用了6年的时间。纵然至坚至难也要全力攻坚地努力,说到底,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幸福。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为甘肃带来了一波又一波发展变化和惊喜。

  我们看到,在铁路公路的带动作用下,甘肃的优质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有机会更顺畅地走出大山,远销千里之外;打通基础设施的梗阻后,旅游、务工、经商者来往通行更为便利,很多地方因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破局”之路;引洮供水、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等重大工程全面建成后,沿线的村民们告别了传统打水方式,实现了“用水自由”……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未来,我们要让基础设施支撑迈上新台阶,发挥更为强劲的“乘数效应”,最根本的还是要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立足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资源用在真正有利于民生,能够为当地带来巨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地方。

  当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新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下好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先手棋”,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迭代,才能抓住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发展机遇,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