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  其他媒评

【关下漫谈】纾解停车难要公益优先

 2022/07/05/ 16:30 来源:嘉峪关日报 作者:兰平

【关下漫谈】

纾解停车难要公益优先

  兰平

  近日,我市向“一难两乱”问题“亮剑”,开展专项整治监督工作,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问题。据6月22日《嘉峪关日报》报道,我市专门召开“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要求市公安局、住建局、各街道等部门开展“网格化”摸底,逐场、逐路、逐小区开展停车资源普查,摸清城区现有停车设施数量、类型、分布、归属等情况。

  笔者从报道中看到,在专项整治期间,重点在盘活存量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针对中心城区、繁华地段、老旧小区以及学校、医院、车站、景区等人员密集、车流量大的重点区域停车泊位紧缺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加强安全管理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在空闲时段向社会车辆合理开放,并对开放的单位和泊位数量进行公开公示;同时在群众反映“停车难”问题较突出的路段,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试点,进一步盘活区域停车资源,破解停车难题。连日来,在名嘉汇、酒钢医院等群众反映“停车难”问题较突出的路段,施划了出租车临时停车泊位3处,清理长期占用道路“僵尸车”7辆,清理占用路侧机动车停车泊位从事非交通行为45起。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内车辆管理工作,全市物业小区新增消防通道禁停标识387个,新划停车线停车位546个。

  清理占道的“僵尸车”,清理占道经营车辆、新增停车位,查处不规范停车,开放单位泊车位……这些实招硬招的实施,对于缓解停车难能够起到积极效果,但是根治停车难问题仍不容乐观。

  去沉疴需下猛药。从现实情况来看,导致停车难问题的关键是供需不平衡、供不应求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据嘉峪关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达81377辆,比上年增长23.43%;本年新注册轿车5195辆,增长5.87%;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63536辆,增长7.63%。与此同时,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停车设施总量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由于一些老旧小区、老商场(商城)等处建设当初没有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或专门停车场,致使一些小区、市区主要路段“停车难”和城市交通高峰拥堵矛盾日渐加剧,制约了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品位。

  2017年12月,为对全市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道停车泊位逐步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停车收费管理,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调研评估,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入的新华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停车泊位和体育场、绿景苑、广场邮局、钢锋楼、电信局、嘉隆商务宾馆门前6处停车场作为首批试点收费,市发改委依照规定核定收费标准,税务部门核发停车收费发票,公安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而此次专项整治监督期间,全市共排查办理营业执照开展停车服务的公共停车场经营主体42家,也就是说,从2017年12月开始设置6处收费停车场后,目前已经发展到42家,纯公益性停车场进一步压缩减少。收费停车场虽然对缓解停车难现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此一来,其他不收费路段的停车位几乎车满为患。

  而对于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我市于2018年出台的《嘉峪关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规定,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停车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符合全市整体发展需求的停车场专项规划;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应当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助,路内停车泊位施划为补充,加强交通枢纽、医院、旅游景区、大中型商贸场所以及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未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停车场挪作他用,不得变更规划确定的停车位,不得改变公共停车场为社会车辆提供停放的用途。

  当然,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要破解停车难,当务之急亟须修建一些大型停车场地;另外,非机动车道的停车位施划也要因地制宜,在一些商铺密集区,应预留空位,禁止车辆长时间占用;要根据汽车多而停车位少的现实问题,有条件地开放一些停车场,让其变为公益性停车场。只有多措并举,停车难问题才能有效缓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