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陈家沛:西部大开发催发甘肃特色产业发展的启示

 2010/04/03/ 06:2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千里陇原由单一种粮兴起五彩缤纷的特色产业,河西制种、定西马铃薯、陇东苹果、南部草畜等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依托基地培育起“农”字号龙头企业,打造出“腾胜淀粉”、“平凉金果”、“华羚干酪素”等品牌产品,俏销国内外市场。这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特色产业强劲发展的结果。

  我们知道,做好一件事,跟一个地方的经济得到发展都是一个道理,都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三大条件,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在三大条件中,当然是一种“天时”,天时的作用要充分得以利用和发挥,就看各地的“地利”如何,特别是“人和”的情况,如果没有当地的“地利”,那么,无论你“东风”达到多少级,如何劲吹,都是无法吹出一派春光的;而即使有了“天时”与“地利”,人的因素没有跟上,那么前二者再优越,也只能白白浪费掉。

  就“地利”而言,只要从扬长避短的原则出发,甘肃有不少得天独厚的发展各种特色经济的自然条件,比如春季干旱、夏秋雨多的定西,最适宜种马铃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河西走廊,是种子的天然晒场,可以做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种子基地;远离城市、天然草场的甘南,具有成为绿色草食畜牧业的理想自然条件……但要让这些资源上的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带给当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大规模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自给自足,“扬短避长”的产业结构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构合理,满足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要做这件事,只依靠甘肃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那涉及到一系列自身无常解决的问题:比如跨区域发展的问题、政策问题、资金问题、市场建设问题、道路交通设施问题、技术问题、配套服务问题等等,要让这样的地利变成实际收益,就需要来自中央的东风——而西部大开发,正是这样的东风。从“人和”方面来看,甘肃作为典型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的渴望,同时也找到了限制自己发展与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只要具备了条件,他们当然会非常自觉地加入到摆脱贫困的奋斗中。

  正是这三者的结合,甘肃人充分发挥了“人和”的作用,让自己的“地利”很好地借助于中央吹来的西部大开发之东风,大刀阔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终于让甘肃特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定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薯都”、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已占全国玉米种子用量的一半、甘南已成为发展绿色草食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5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食用百合、肉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位居全国前五位。在这个过程中,还注重龙头企业的培养与带动作用,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实行利益的分享,让农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打通了道路。

  甘肃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实现特色产业大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地利”,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再好的天时,再强劲的东风,都无法带给一个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