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敦煌风】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2023/06/01/ 21:34 来源:新甘肃-敦煌风 瞿方业

  瞿方业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从浙江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千万工程”保护了乡村原生态风貌,整治了乡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推动了环境之变,实现了乡村之美,成为塑造乡村人居环境的乡村建设工程。2018年9月,“千万工程”以扎实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尊重农民意愿,实现共建共享。“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秉持紧紧依靠农民的理念,把“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作为基本理念方法,政企联动,干群互动,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实现共建共享。“千万工程”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内驱力、创造力,从而让万千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业为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始终坚持“农民主体、村为基础、农旅结合”,从环境塑造到产业兴旺,是这项工程能够持续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的自觉自愿和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增强了内生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总结起来说,就是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让美丽乡村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还有更多: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多年来,在国内各地的持续学习推动下,“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

  近年来,甘肃省把学习贯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作为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出台《甘肃省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际成效。截至2022年底,改建新建户用卫生厕所累计达到262万座、普及率达到66.1%,96.7%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去年,甘肃省深入开展“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1000个省级示范村,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带动市县同步开展。

  “千万工程”久久为功,花开四野,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重塑了兴业富民、政通人和的乡村面貌。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强村与富民、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