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破除“自愿”加班需要多方“亮剑”

 2023/05/23/ 19:5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付 彪

  付 彪

  每周平均加班近15个小时——这是北京一外企职员邓先生的工作经历,如果加上平时周末在家加班的时间,这个工时还要更长一些。像邓先生这样的加班族不在少数。记者连续多日采访北京、湖南、广东等地30多名劳动者发现,近九成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职场人平均每天加班超过1小时;且有一半的职场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如加班费、调休等。(5月22日《法治日报》)

  从媒体调查看,在忍受超长工时的企业员工里,不少人是出于“自愿”无偿加班,加班费对他们来说是奢望。“平均每周都要加班10小时左右,全部是‘自愿’,没有加班费。”有受访者表示,虽然部门领导从没有提出过要求自己加班,但事实上,领导布置的工作量已经远非上班时间内能完成,自己只能“主动”加班,单位自然不会向员工支付加班费用。有数据显示,类似“自愿”加班的现象比较普遍,前程无忧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就称,11.1%的受访职场人表示通过勤奋加班获得了升职加薪。

  职场“自愿”加班,实质上是“加班文化”的衍生。正如专家表示,大量企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存在“以加班为荣”的文化氛围,加班被视为一种奉献精神、责任感、进取心、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的体现;反之,不加班则被认为是懒惰。近年来,从“奋斗者协议”,到“996”工作制,再到“大小周制度”,似乎只有加班才配得上“奋斗者”的称谓。显然,这是一种忽悠,是一种病态的企业文化。其实,不管是自愿加班,还是强制加班,往往都会让人感到心力交瘁,不仅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是亵渎了奋斗精神。

  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仍在用人单位从事经营生产等工作。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显然,现实中许多“自愿”无偿加班,从根本上讲依然是强制加班,与法律要求相悖的。

  因此,破除职场“自愿”加班,需要多管齐下。首先,企业要真正尊重劳动者,善待劳动者。许多事实表明,员工长期“被加班”,企业效益未必就好。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尝试不同方法,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在法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而不要总想着追求最大产出效应,忽悠或暗示员工加班。遵法循德、珍爱员工,才是企业行稳致远之道。

  其次,要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比如在劳动法中进一步明确休息权的内涵及范围,劳动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程序手段,丰富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劳动主管部门要针对强迫加班、过度加班现象加强督察,加大打击力度。同时,搞好教育宣传,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认识加班的相关法律规定,树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

  此外,还应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对企业存在的“被加班”等不合理劳动进行制约。当然,对于劳动者来说,追求成功需要奋斗,趁年轻努力拼搏,但透支健康加班甚至“拿命换钱”,则完全不可取。张弛有度地奋斗,才能可持续地奋斗。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抵制所谓的“自愿”加班,必要时保留加班证据,勇于向违法企业“亮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