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近日,各地多位投保人投诉称无法提供“阳性诊断证明”遭遇理赔难。“要求提供CT值大于35的核酸阳性报告,简直是‘天方夜谭’”,投保人郑先生(化名)说:“医生告知核酸检测只出‘阴性’或‘阳性’的报告,不会具体标注测量的Ct值。即便彻夜排队看病并获得相关证明后,被告知仍材料不全且理赔专员不接听电话沟通。”(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过去三年涉疫保险产品不断冒出,对投保人而言多了一些选择和风险保障,对保险公司来说通过产品创新增加了营收渠道。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因保险公司面临较大风险和损失,悄然下架相关涉疫保险产品,这可以理解。但令人费解的是,处于有效期内的保单,部分保险公司却不愿意理赔,给不少投保人造成困扰,也损害了相关保险公司的信誉。
比如,一种“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保险,保障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津贴是2万元”等,按说,投保人一旦确诊感染,保险公司就应该及时理赔,然而,被确诊的投保人却拿不到赔偿。原因是,险企要求提供多种纸质版证明材料,但投保人很难获得全部证明材料,比如要求新冠病毒ORFlab基因和N基因的具体Ct值均大于35,但医院不标注Ct值。
再如,这类保险中的“确诊”不仅需要核酸阳性,还需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或方舱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以及胸部CT和血液检查方可认定。但投保人发现,CT和血液检查医生均不给做,那么就很难获得理赔。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要求投保人提供各类纸质版证明材料,大概是为了规范理赔、防止骗保,但某些要求却脱离现实,医院方面并不提供相关服务。
笔者以为,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相关保险公司在推出涉疫保险产品时,是否对医院方面可提供的诊断证明材料进行过详细调查?如果保险公司未经调查就提出相关要求,坦率地说对投保人很不负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经过调查仍然设计相关证明要求,那么就是故意制造理赔难以逃避赔偿。所以,有必要对保险公司的前期工作和动机进行调查。
二是,保险机构推销保险产品和签订保险合同时,是否向投保人尽到了详细的提示、告知、解释等义务?据笔者实际观察,很多保险业务员推销时一味说好听的话,签合同时也不告知风险隐患,而很多投保人在未准确理解保险产品和保险合同条款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签字,给理赔埋下隐患。这固然有投保人不谨慎的原因,但主因是保险业务销售不规范。
有法律人士指出,保险合同属于典型的格式合同,如果对合同条款理解有分歧时,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对此,《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很多保险公司都从利己角度来解释,造成了理赔难。
针对“阳性确诊险”理赔难现象,相关保险公司要清醒地意识到,不要因小失大。因为涉疫保险多是保费较少的小保单,如果在小保单上得罪了投保人,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还影响大保单销售,对保险公司来讲很不划算。从某种程度讲,这种理赔难在拷问保险公司的良知与诚信——是否从保障投保人权益的角度销售保险,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承诺?
针对涉疫保险产品理赔难,保险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投保人也要勇于依法维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21日【丝路话语】退烧药“拆零销售”,“见招拆招”很及时!
- 2022年12月19日【丝路话语】织牢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网
- 2022年12月19日【丝路话语】药品互助分享,见证邻里友爱
- 2022年12月19日【丝路话语】“西药凉茶”是利欲熏心,食安红线绝不容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