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2022为民实事系列评论】织密铺实农村交通网 再筑陇原大地新辉煌

 2022/09/30/ 07:5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张忠德

  张忠德

  继去年甘肃省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后,2022年省政府安排再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并将此列为全省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以支撑乡村建设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甘肃省“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全省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路要先通畅。农村公路是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实现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甘肃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网布局持续优化,让陇原大地老百姓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居民出行的,莫过于路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是我省部分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许多偏远农村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复杂,道路通行条件差,村民们外出返乡都很吃力。近年来,甘肃各级政府把交通扶贫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实化牵头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网络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办,平均每年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如今,一条条产业路、致富路布满陇原大地,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路兴连基地、通景区、富口袋,夯实了甘肃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础。据统计,甘肃全省70%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为此,甘肃省交通部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累计建成1890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成6000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广泛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发展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依托建成的农村公路,酒泉市建成了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静宁的苹果、武山的蔬菜、定西的中药材……这些甘肃农产品走出了大山,畅销全国,助农增收。“路通、业兴、村容美”,为偏远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凝聚了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就是那一件件在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是那一抹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温暖。近年来,甘肃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每年实施的10件为民实事,其中持续每年“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就是各级政府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显绩之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就能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中后段越要一鼓作气。各级各部门要瞄着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标靶,紧盯进度、保质保量,把陇原大地农村交通网织密铺实。不断补齐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农村公路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行多元化管理养护模式,全面、科学、规范、长效地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畅、安、舒、美”新路径……站在甘肃发展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更加凝聚信心和力量,携手共进、同心筑梦,绘就陇原大地新时代最美的图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