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地评线

【飞天网评】“两会”为燃灯者燃灯 乡村教育未来可期

 2022/03/09/ 19: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文/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指出,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由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乡村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一颗热爱乡村、热爱孩子的心,是干不好这一行的。推进乡村教育,造就大批乡村人才,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就要求相关政策能够为这群“燃灯者燃灯”。因为,在乡村教师身上,寄托着孩子们的未来,维系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委员长期聚焦西北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乡村教学质量建言献策。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其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保障、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等建议,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都得以体现。这既折射出刘仲奎委员忠实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拳拳之心,也体现出有关部门从善如流的务实态度。

  他认为,目前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偏大、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对此,他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和入职条件,激励优秀青年从事乡村教师职业。

  教师,固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将教师喻作春蚕、蜡烛,揭示热心从事这一职业者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只是,作为众多职业分类的一种,教师从业者也是活生生的人,在以传道、授业、解惑成就他人的同时,自身也有着合理的价值诉求,包括职业尊崇感、人生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等。罔顾这种正当诉求,一味要求教师安贫乐道,“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地过着清苦的日子,只讲奉献而不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精神激励,既不公道也不现实。

  一些农村学校交通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都亟待改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相信会有更多资源惠及广大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都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就乡村教师自身来说,工资、社保、编制、职称等方面,都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工资待遇上不去,难解后顾之忧;职称评定难度大,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是其不能安心从教的重要原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刘仲奎委员则建议,乡村教师的收入可明显高于、而不仅仅是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比如月收入能否高于20%,或月平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1000元,这样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中。

  在职称评审上,也应该向乡村学校实质性倾斜,拓展乡村教师的岗位晋升空间。根据甘肃出台的有关教师职称改革政策,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只要安心在乡村从教,待遇问题就能解决。显然,这是对扎根乡村教育者所作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更多人安心从事乡村教育的最好激励。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来自甘肃的董彩云代表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撒爱,以爱育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番话,拨动了无数人心弦。

  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改革乡村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都只为造就一支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乡村教师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才可说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