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22年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的App。通报称,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工信部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进行检查,截至目前,尚有107款App未完成整改。同时,检测过程中发现,13款内嵌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存在违规收集用户设备信息的行为。(据《法治日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词汇。然而,如调查显示所述,工信部从2019年12月19日通报第一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开始,至今已累计通报21批App。而且,此次通报App所涉及的问题中,关于个人信息的违规使用和收集占半数以上。暂且抛开App为我们个人带来的生活便利不说,如此之多的违规App,背后潜藏的个人信息泄露、违规使用等安全隐患着实值得相关部门警醒,更应该以“抽丝剥茧”方式厘清各自的责任。
或许,有人要说你害怕违规App,你不用那不就“万事大吉”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你购买一款新的智能手机,其自带的App就不下几十款;另外,你要办某些事不得不下载“捆绑”App,并且还“心甘情愿”地允许获取自己的通话记录、通讯录、地理位置信息等,如果这些所谓的“默认选项”没有点击同意,想要卸载,就会面临各种“拦路虎”,而点击同意后,多种信息便开始自动上传,至于这些信息以后会不会被用来做什么,用户无力顾及。
现实中,为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相关部门也付出不少努力。但也存在不少置疑,那就是监管部门过多,责任划分不明,导致出现“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现象,多头治理导致管理效果差。同时,对App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不够,违法成本低,使得App违法者敢于挑战法律。
可见,加强对App的定期检测、通报与限期整改相当必要,另外,要进一步落实各平台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应用商店而言,应建立完善的App上架审核机制,并实时自查,发现问题App及时清理下架。同时,得从源头上严格审查,把控App的上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相关部门要厘清各自责任,形成“无缝对接”。
行得正,才能走得远。唯有提高App服务品质、安全系数,才能确保App使用深得人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2月23日【丝路话语】论千年古镇的加速朽坏
- 2022年02月23日【丝路话语】超时加班“罚单”是“惩罚”更是“警示”
- 2022年02月23日【丝路话语】整治“青少年电子烟销售”需控烟给力
- 2022年02月23日【丝路话语】12306便民措施彰显铁路服务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