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成本75元羽绒服标价1598元”被罚表明什么

 2022/02/11/ 22:32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冯海宁

  冯海宁

  今年寒潮一波又一波,各式羽绒服也屡屡热卖。但某知名品牌的一批羽绒服却因为成本价和定价差别太离谱而被罚以次充好,一度登上热搜第一!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的一则行政处罚书显示,因以次充好,将成本75元/件的羽绒服标价1598元/件卖,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被罚没人民币15704.45元。(2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知名羽绒服品牌,又在大型商场专柜销售,标价1598元/件看上去很正常,一般消费者不会怀疑其产品质量和价格合理性。然而没有想到,这种羽绒服一件实际成本仅有75元。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付出了较高的消费成本购买的却是次品。而商家无疑从中获得了暴利——利润竟高达21倍。

  虽然这批羽绒服共计80件,至2021年11月3日共售出2件(其中1件为抽检售出),看似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有限,但其成本与标价的巨大差别仍然令人震惊,充分暴露出该服装企业利欲熏心。

  这种以次充好是如何被识破的?从报道来看,应该是有关部门通过市场抽检,对照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发现猫腻。笔者以为,此案释放的信息之一是,在很多消费者不具备识别问题服装能力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是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捍卫者。

  而且有充足“法律武器”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产品质量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有对以次充好的处罚条款。也就是说,无论是抽检发现以次充好还是依法开出罚单,均表明了“守夜人”对服装市场保持着应有的态度,这既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也给服装企业以教训和警示。对上述被罚企业来说,不仅“吃”到罚单,问题产品无法继续销售,而且品牌的信誉度、美誉度也会受到连累。所以,其他服装企业要从此次行政处罚案例汲取教训,别玩类似把戏。

  而各地市场监管等部门,也要从品牌服装以次充好案例频现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大力度抽检,更大力度处罚,守护服装消费者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