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敦煌风】将心比心用情用力 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2/01/05/ 21:13 来源:新甘肃-敦煌风 作者:瞿方业

  瞿方业

  近来,甘肃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7日,全省累计发现涉及“登记难”问题房屋81.76万套,上报化解50.06万套,化解率达到61.22%。

  这是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的大问题。住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大事。很多人节衣缩食一辈子,好不容易买一套房,但却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原因,使交了钱买了房的业主入住多年却无法拿到房产证,基本权益得不到保证。办不了房产证,就有可能影响到落户、子女入学,产生一系列产权之外的社会问题。

  安居才能乐业,而“登记难”让群众很操心、很烦心、很揪心。全省81万多套房子“登记难”,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则牵扯到240万人。这么多人因为一套房而烦心,家庭怎能幸福?

  从这个意义看,“登记难”的化解,足见甘肃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勇气,是在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媒体报道可知,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将解决全省房屋产权登记办证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包抓项目,明确要求将心比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将心比心、用情用力”,指出了化解急难愁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真正体会到群众的难处,从而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用情用力”,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刻放在心上,产生同理心同情心,从而感同身受,办好群众关心的事。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讲要走群众路线,“将心比心、用情用力”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要旨所在,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登记难”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很多原因都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有关,比如土地权属来源不清或权属资料不全的问题,已经出售的房屋供地手续不全或相关费用未缴的问题,包括项目供地手续不完善等,规划许可、竣工验收、消防和人防手续不完善的问题,开发建设单位不按规划许可内容建设,擅自改变容积率;企业违规收取了契税等费用却将资金挪用等。问题千差万别,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的监管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一些问题房屋落到了群众手中,产生了“登记难”。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何况是房子这样的大事。化解“登记难”,一方面要历史地看问题,确认群众花钱买了房子这个大前提、大事实。另一方面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尤其对一些房企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不能让花了大价钱买房的群众“吃亏受水”长期承担后果。维护群众的重大利益,就是化解社会矛盾,就是维护社会和谐,只有矛盾化解了,群众心里没怨气了,幸福感就增多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

  而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对群众有感情,才会“将心比心、用心用情”地为群众化解难题,才会将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来抓,才会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攻坚克难,最大程度保障群众重大财产权利,满足人民安居乐业的需求。

  根据《甘肃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工作方案》,全省2021年化解率达到60%;2022年达到90%;2023年一季度前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方案,群众肯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从目前情况看,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一些群众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诚心。同时,甘肃省已经在努力开展“交房即交证”工作,强化依法办事力度,真正从根源上杜绝新的不动产登记问题产生,这同样是“将心比心、用情用力”,用实际行动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